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第八章自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52: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第八章自测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32分) 题目1

观察法通常用于在实地调查中收集社会( )或( ),而且通常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 正确答案是:初级信息,原始资料 题目2

观察的内容及其结论究竟如何,除了取决于观察对象的( )和观察者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外,也取决于观察者的( )。 正确答案是:客观状况,认识能力 题目3

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 )和( )两大类。 正确答案是: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 题目4

观察法多数是( )观察,适用于( )类型的调查研究。 正确答案是:非结构式,定性 题目5

观察法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和进行必要的( )。 正确答案是:制定观察计划,物质准备 题目6

( )是观察法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它需要注意的最关键一点是不能破坏观察现场的( )。 正确答案是:当场记录,自然状态 题目7

观察误差来自( )和( )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是:观察主体,观察客体 题目8

对于( )观察来说,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而在( )观察中,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非参与式,参与式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 )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选择一项:

A. 访谈

B. 人们的感觉器官 C. 问卷 D. 搜集文献

正确答案是:人们的感觉器官 题目10

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B. 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C. 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D. 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E. 可靠性较高

F. 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题目11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 )。 选择一项:

A.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B. 实验观察和非实验观察 C. 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D.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正确答案是: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题目12

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主要用于( )。 选择一项: A. 访谈调查 B. 定量研究 C. 问卷调查 D. 定性研究

正确答案是:定性研究 题目13

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 )。 选择一项:

A. 客观性问题 B. 全方位问题

C. 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 D. 求真务本问题

正确答案是: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 题目14

确定观察现场必须要考虑一些条件,其中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条件是( )。 选择一项:

A. 符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要求 B. 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 C. 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 D. 能够隐蔽进入现场 反馈

正确答案是: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信息文本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题目15

什么是观察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客观现象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收集到真实可靠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观察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它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 第二,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 第三,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

第四,它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 题目16

怎样进入实地观察现场?

答: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进入观察现场的方式有隐蔽和公开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者是否让观察对象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能够自然地、直接地、公开地进入现场当然十分理想,但往往比较困难。因此,观察者有时需要采取逐步进入和隐蔽进入的方式。逐步进入是在刚开始时,并不向有关人士介绍观察的全部内容或者观察的最终目的,以免对方因困惑不解或配合难度过大而拒绝观察者进入。在以后观察有了一定进展、对方习以为常时,再提出扩大观察范围或延长时间等要求。有时,观察者也可在观察的开始阶段先采取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观察,再自然而然地逐步建立与观察对象的关系,由浅入深地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以后随着观察对象与观察者关系的加深,再逐步暴露自己的身份。

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地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这种方式较为适用。 题目17

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

答: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 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

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 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 第五,观察手段。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 第二,人为的假象。

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观察者,然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统一思想,掌握有关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按照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事。通过这种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四、问答题(每题13分,共计26分) 题目18

举例说明什么是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它们有何区别? 答: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举例) 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观察者不仅能够通过与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得到大量生动具体的感性资料,而且能够公开地同被观察者深入探讨问题,收集到许多完全参与观察难以得到的理性资料。但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主观感情成份。(举例) 题目19

列出5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指出哪些适用于参与观察,哪些适用于非参与观察,并说明理由。

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生活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着。例如,美国社会学家S·罗伯特和M·兰德对美国中部城镇进行研究时,要求观察员长期住在城镇的公寓或私人住宅里,让他们在任何可能的情形下,参加该城镇的生活,交朋友,建立社会关系,就像住在城镇的居民一样尽他们的义务。这些就是完全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比较客观、公允,但不够深入,看到的多是一些表面的、甚至偶然的社会现象,所获得的也多是感性知识。它比较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