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后练习题 部分题目有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1:14: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 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C )

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对于开口组的组限是按相邻组的组距来计算的,所以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限/2=200+(200-170)=230

A260 B 215 C 230 D 185

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品质标志是说明事物的性质或属性特征的,它反映的是总体单位在性质上的差异,它不能用数值来表现。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D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 )

A变量分组 B属性分组 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 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C )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 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 )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 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 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B )

A上限所在组 B下限所在组 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

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B )

A正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 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C ) A标志 B总体单位 C统计指标 D统计对象 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 )

A左方 B上端中部 C右方 D下方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BCD )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 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研

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

2.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所属的类型(ABC ) 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50——60 60——70 70——80 80——100 总 和 职工人数(人) 10 20 26 17 73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 C分组数列 D异距数列 E等距数列

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品质分组( ABCD )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E宾馆按星级分组

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CDE)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 D横行标题 E宾词

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AC )

A单一表 B简单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E综合表

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BCE )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 C 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1.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等五个组。这一分组( 这个找不到 ) A是等距分组 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 C末组组中值为800 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 E某职工工资600元,应计在\元组内 12.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BC ) A各组频率大于1 B各组频率大于0 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 E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数据整理?简述统计数据整理的原则和步骤。

统计整理即“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为统计分析提供准确、系统、条理清晰、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广义地说,统计整理也包括对次级资料进行的再加工。 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分配数列。它说明总体单位数在各组分配的情况。分配数列包括两个因素:组的名称和各组的单位数。分配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比率(频率)。分配数列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前者称品质数列,后者称变量数列。 因此,在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深刻的政治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最基本的、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就成为进行统计整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的步骤如下: 1、设计和制订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检查。 3、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 4、对整理好的资料再一次进行审核,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汇总过程中的各种差错。 5、将汇总的结果表示出来。 6、系统地积累统计资料。

2.统计数据分组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方法: 1、品质分组 2、数量分组 3、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

原则: 1.必须坚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别性,这是统计分组的一个基本原则:

2.必须符合完备性原则,即所谓“穷举”性。

3.必须遵守“互斥性”原则,即总体任一单位都只能归属于一组,而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组。

4.简要说明单项数列、组距数列的适用范围。

变量为离散变量,且变量值种类较少适合编制单项数列

变量为离散变量,变量值差异较大,变量值种类较多;或者变量为连续变量适合编制组距数列

5.编制组距数列时怎样确定组数和组距?

组距数列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简称。以变量的一定变动幅度很大的不连续变量,一般编制组距数列。因此,组距数列既有连续变量数列,又有不连续变量数列。距组数列中每一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称为组距,按照各组组距的相等与不相等,组距数列又分为等距数列与不等距数列

六、计算题(计算题答案在三道计算题后面) 1.有一个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下:

89 88 76 99 74 60 82 60 93 99 94 82 77 79 97 78 87 84 79 65 98 67 59 72 56 8l 77 73 65 66 83 63 89 86 95 92 84 85 79 70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不及格;60—75分为中;76—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试把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中、良、优四组,编制一张次数分布表。

2.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次数分布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