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模拟试题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11:10: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A

一、填空题(共30分)

1、文艺学学科包括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三个部分。

2、艾布拉姆斯在著作《镜与灯》中认为,文学艺术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标志着“文的觉醒”。 4、《易传》美学提出了_________和“立象以尽意”两个命题。

5、从媒介技术的视角出发,文学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口传文学、________ 和 ________。 6、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指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__________。”

7、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文学作品包括____、 ____、 _____、 _____ 四个层面。 8、戏剧作品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思想、语言、歌曲和形象。

9、_______是按时间顺序讲述的事件,_________是对事件的创造性变形,即“陌生化”。 10、接受美学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德国康斯坦茨崛起的,代表人物汉斯?罗伯特?姚斯在1967年发表的论文______ 是接受美学正式诞生的宣言;而伊泽尔1969年在康斯坦茨大学的讲演_________奠定了他作为接受美学学派另一个最重要理论家的地位。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虚静说: 2、立象以尽意: 3、表现说: 4、文学生产论: 5、韵味: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文学何为”涉及到文学的功能问题。请问中外文论关于“文学功能”都有那些说法? 2、文学语言在哪些方面不同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文学语言主要使用什么策略来改变语言的表达习惯?

四、论述题(20分)

请结合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谈谈媒介技术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要求:思维清晰,逻辑严谨,有所思考,明白晓畅。

“文学概论”模拟考试试题(B)

一、填空题(共30分)

1、文艺学学科包括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三个部分。

2、艾布拉姆斯在著作《镜与灯》中认为,文学艺术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标志着“文的觉醒”。 4、《易传》美学提出了_________和“立象以尽意”两个命题。

5、从媒介技术的视角出发,文学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口传文学、________ 和 ________。 6、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指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

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__________。”

7、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文学作品包括____、 ____、 _____、 _____ 四个层面。 8、戏剧作品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思想、语言、歌曲和形象。

9、_______是按时间顺序讲述的事件,_________是对事件的创造性变形,即“陌生化”。 10、接受美学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德国康斯坦茨崛起的,代表人物汉斯?罗伯特?姚斯在1967年发表的论文______ 是接受美学正式诞生的宣言;而伊泽尔1969年在康斯坦茨大学的讲演_________奠定了他作为接受美学学派另一个最重要理论家的地位。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迷狂说: 2、再现说

3、抽象与移情: 4、隐含读者: 5、文学本质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要分析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

2、结合宗白华的理论,分析文艺形式化的作用?

四、论述题(20分)

请运用文学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一画。 要求:思维清晰,逻辑严谨,有所思考,明白晓畅。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A)

一、填空题

1、 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 2、 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3、 诗缘情而绮靡 4、 观物取象

5、 印刷文学、电子文学 6、 有意味的形式 7、 言、象、意、道 8、 言辞、情节

9、 故事(story)和情节(plot)

10《作为向文学理论挑战的文学史》、《本文的召唤结构》

二、名词解释

1、虚静说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含义:1)摆脱功利欲望的世俗观念,以虚静空明的忘我心境,达到“凝神观照”的境界;2)强调有与无、虚与实、静与动之间的辩证转化关系。3)虚静的心灵是达到创作灵感的最佳状态。4)虚静是为了把握对象结构,达到“观道”或实现文学构思的目的。

2、立象以尽意:“象”是易接近的,显露的;“意”是深远的、幽微的。用形象来表达情意具有以近旨远,以小类大的特征。

3、表现说:情不仅是文学的要素,而且是文学的根本要素;文学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4、文学生产论:(1)指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只是这种创作已经被纳入资本运作的过程之中了。(2)与物质生产相对的一种文化生产。作为文化生产的一部分,文学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之间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3)特指文学活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所具有的商品经济属性,即为资本创造价值。

5、韵味:本雅明1936年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指出,伴随现代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古典时期围绕在艺术作品周围的“韵味”(aura)消失了。这里的“韵味”特指一定距离之外,而又独一无二的显现,主要强调原作的本真性和权威性。

三、简答题

1、答:(1)中国:古代文论主要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和“吟咏情性”的陶冶功能;现代文论:启蒙与救亡的社会功能;为人生的文学价值观和为文学的唯美主义观。(2)西方:古典时期:净化情感的功能、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和求真的认识论功能;现代时期:真与美的结合,社会批判功能和审美救赎价值。

2、文学语言在哪些方面不同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文学语言主要使用什么策略来改变语言的表达习惯?

答: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是语言在不同生活领域中的运用。日常语言:表意功能(表情达意的手段,直接服务于交际和表达的目的);科学语言:指称功能(在确定的意义系统中,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的一一吻合);文学语言:自我指涉功能(不仅具有表情达意的一面,而且强调符号本身的可感知性)。二、策略:1)突出(陌生化):文学语言的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把言辞“突出”,自动化使一事件程式化(规范用语),突出则意味着对这种程式的破坏(穆卡洛夫斯基)。2)保留歧义:文学通过保留歧义性使语言能够表达罕见的、新颖的、独特的,因而也就是非公众的经验,这同科学语言系统消除歧义性的言论策略相反(保罗·利科)。3)隐喻和象征:文学语言对语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它更强调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隐喻和象征功能,这是在保留歧义的词语组合中创造的。4)对话:语言在其他领域内的生活都具有直接性。在那里它直接服务于交际和表达的目的。而在这里它本身成为描写的对象。

四、论述题

基本思路:1、媒介技术降低了大众进入文学艺术的门槛,使高雅、严肃的文学艺术“通俗化”了;2、媒介技术的可复制性,使文学艺术摆脱了原作的独一无二性和权威性,失去了它原有的“距离感”,导致韵味的消失;3、本真性的消失,原因在于(1)众多的复制物取代了独一无二的存在;(2)复制品使接受者能在不同的环境中随时随地欣赏艺术品,从而使被复制的对象具有了现实的活力。4、从印刷媒介技术到电子媒介技术的转变,引发了文学艺术范式的深刻变化:1)文学艺术的可复制性改变了它的接受方式——从凝神静观到震惊;2)艺术功能:从礼仪到政治。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B)

一、填空题

1、 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 2、 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3、 诗缘情而绮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