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练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3:35: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备考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

1.(2018·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从材料“圆”“直线”等名词可以看出,墨家对自然科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反映了墨家思想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 A项诸子百家的其他派别思想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A项;

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完整”科学体系的内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项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旨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认识能力,难度中等。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是显学,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力量的壮大。儒家思想因为主张仁爱,在春前战国时期与时代不符,得不到重视。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其它各家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A“仁”和“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故A项排除; C项主张礼法并施,排除;

D项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易错选A。 3.已知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B 【考点】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B“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故B正确; A春秋时期没有出现司南,故A错误;

C秦汉时期不是司南开始出现的时间,故C错误; D隋唐时期也不是司南开始出现的时间,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史记》载“(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与这一典故反映的治国理念相一致的学派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C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西汉初期实行的是无为思想,属于道家思想,C正确; A儒家是汉武帝时期得到重用; B是秦朝思想家; D代表下层民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关键是对材料“(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的准确理解,结合所学可知,体现的是西汉初期的无为思想,是属于道家,难度不大。 5.先秦时期,有一位学者的理论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权力运行的基本框架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位学者最有可能倡导( )

A. “非攻” B. “无为” C. “齐物” D. “严刑” 【答案】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法家主张专制统一,中央集权,对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具有重要引导作用,D正确; A是墨家思想; B和C属于道家思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通过材料判断出是法家,在根据儒家,道家,法家各自的特点,做出具体的判断。

6.西周由周公开始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周礼”。这主要说明“周礼”( ) A. 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 B. 源于周公加强皇权的需要 C. 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D. 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答案】D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D材料“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反映了周礼以原始礼仪为基础,为西周统治服务,又影响深远的特点; A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周礼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故A错误; B西周没有皇帝制度,且周公也不是最高统者,故B错误;

C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故C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西周由周公开始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说明周礼继承了原始礼仪的成分,又进行改造和发展体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点,而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说明了其现实导向,构成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7.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列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 )

A. “天行有常” B. “小国寡民” C. “以自苦为极” D. “富贵不能淫”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材料当中意思主要是积少成多,强调是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实现向他的对立面转化的过程,属于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小国寡民是老子提出思想,B正确; A是荀子思想; C是墨子思想; D是孟子思想。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判断出材料含有辩证法的思想,在根据所学含有辩证法思想的是道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学生根据识记知识作出判断。

8.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明三国时期( ) A. 各国开始在战争中使用火药 B. 火药的使用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 人们已不再将硫磺和硝石作为药材使用 D. 人们对火药的物质性能已有一定的认识 【答案】D 【考点】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说明的是火药材料已经被人认识,D正确; A中各国说法绝对,排除; B中决定性说法绝对,排除;

此时显然是将硫磺和硝石作为火药使用,并不是说不再作为药材使用,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认识和历史选择题选项的解读,尤其是对排除法的运用,学生一定要知道太绝对历史选项通常是错的。

9.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下列与材料主张相符的是( )

A. “君轻民贵” B. 施行仁政 C. 克已复礼 D. 超越功利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说明仁义是三代治理天下的根本,属于儒家孔子思想,B正确; A是孟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