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5:12: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农村贫困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张洪武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23期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从经济结构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革,同时人口中各项结构的组成也相应有所变动,经济的转型让中国农村的一些贫困地区更加的复杂,面对这些贫困地区的发展,只有将相关战略应用与其中,改善扶贫攻坚的措施,让贫困地区与区域发展能够实现融合,全方位的实现区域性发展和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才能够让社会经济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因此此时的中国,如何将贫困彻底摆脱才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中国农村 贫困 改善措施
目前中国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文章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揭示了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规律,探明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 一、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 (一)区域性整体贫困尚未根本改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呈现区域性集中分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战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但区域性整体贫困尚未根本改变。目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680个贫困县,其中440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些贫困县中仍有6.9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数33万个,占39.6%。“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用水不安全。
(二)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突出
农村贫困老龄化是新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当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25亿,占总人口的15.5%,且农村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城市。而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巧遇“未富先老”、养老资产不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新常态下的农民工返乡还滋生了“未老先养”的问题,致使农村贫困陷入老年贫困或“银发贫困”。按世界银行每天1美元的贫困标准估算,全国农村贫困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1400万,燕山-太行山片区的老年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76.2%。 (三)贫困人口向中西部地区、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集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78年以前,我国存在的贫困人口中所分布的地区是有很大不同的,在全国范围中存在着2.5亿的贫困人口在不同的地区存在,但是如今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人口结构也有所不同,很多农村中的贫困人口的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他们所分布的地区来看,这些贫困人口不断向着边远地区以及中西部位置进行转移,而地形上也即是向着高山区上有所发展和集中,从分布上来看,向着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有所发展,但是从这些分布的区域上来看,都是处于一些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产业结构相对落后,这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带去了更多的影响。 二、解决措施
(一)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消除农村贫困的关键环节 对我国的农村事业进行发展和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但是由于我国的农村问题具备非常长远的历史和现在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让中国农村的发展是非常滞后的,而现在民生的整体水平与贫困地区的状况相互作为原因进行,因此想要对农村中出现的贫困问题进行彻底解决,对农村中的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加快建设,完善农村中的各项保障制度。首先农村中要具备最低生活保障,将对贫困年农民的补助进行增加,保证他们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其次对保障的范围要一定程度上扩大,将符合贫困情况的人员都放入到社会保障系统中,通过针对性的制度建设将其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最后,对农村人口的医疗卫生进行改善,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治疗渠道。 (二)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培训的力度
中国当前独有人口结构的转型发展中,也伴随性的发生了其他的转变,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很多地区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发生了短缺的问题,因此对于这些劳动力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人力进行全面的转型和加强,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农村中,很多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都相对比较低,因此想要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技术性工作是无法进行的,而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城市工作中对于农民工所能够提供的岗位也有限,因此针对这种问题,要从农村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上来进行提升,让人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能够满足工程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人口资本形成的贫困问题,有效遏制代际贫困的传递。 (三)健全精准扶贫的分级管控体系
从宏观上来说,将贫困地区进行精准化的扶贫工作与规划,同时将一些配套设施和工作进行基础的选择,将交通、水利以及能源等问题进行首要解决,通过分类规划,分区诊断的方式,对区域中的发展规划情况相互结合,保证贫困地区能够实现互动和联动,立足当下发展实际,阶段性的推进管理制度,将新型城镇化与贫困山区协调发展和应用,实行整村推进、靶向治疗;贫困村镇层面,着力围绕“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对贫困对象进行分组归类,摸清扶贫对象、致贫原因、脱贫路径,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贫困类型、贫困程度施策,真正做到精准发力,实施精准帮扶,实现精准脱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改变生产方式,发展高效农业
想要改善我国农民中的贫困问题,对农民能够从事的职业进行扩展,对当地的产业进行扶持,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一项重要建设性意义的工作内容。农村中要想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实现特色化的农业制度,让生产过程进行集约发展,拓展收入的来源,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农业中要积极发展区特色性,从而更好的吸引其他人员的投资和支持。现在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实现对各个生产过程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让其生态性以及经济性充分体现,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 (五)加强我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要积极的进行建设和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要加强建设力度,对于一些配套设置不齐全以及设备老化的问题进行改善,切实的加强水利工程的修复和建设,提升人们对于用水的效率,一些贫困地区缺水问题也要重点关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水利水坝以及水窖等工程设施,切实解决人们的用水缺乏问题。
总之,在对我国的农村地区贫困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对表面问题进行关注,还需要更加深入进行的探讨和分析,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洪玲,刘慧颖.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84-87.
[2]王亚玲.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对策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01:88-91. [3]韩春.中国农村贫困的新特征及反贫困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03: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