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 2.1.3 溴、碘的提取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04: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溴、碘的提取

一、选择题

1.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碘食盐中加入的是碘酸钾

B.常用于杀菌消毒的84消毒液的成分是液氯 C.可用硝酸银溶液来鉴别纯净水和自来水 D.变色眼镜和照相器材的生产都要用到溴化银 答案: B

2.制得的碘单质中常含有砂子等杂质,将碘和砂子分离开的最好方法是 ( ) A.升华 C.过滤

B.溶解 D.萃取

解析: 碘单质受热容易升华,而砂子受热时不发生变化,所以可以用加热法先将碘单质变成碘蒸气,然后再冷凝成碘晶体。

答案: A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解析: 能把I氧化为I2的氧化剂很多,如HNO3、Fe等,B选项错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色,是因CCl4中溶解了I2,C选项错误;D选项不能排除SO4、SO3的干扰,错误。

答案: A

4.下列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 A.往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变红 B.饱和FeCl3溶液在沸水中变成红褐色胶体

C.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由白色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D.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解析: 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首先得到白色沉淀Fe(OH)2,Fe(OH)2迅速与空气中的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红褐色的Fe(OH)3。

答案: C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碘水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紫红色 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C.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将阴极气体产物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蓝

2-

2-

3+

D.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色

解析: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碘易溶于有机溶剂,故上层颜色应变为紫红色,下层颜色变浅,A项错;CuCl2是固体,故应为烟而不是雾,B项错;电解NaCl饱和溶液,阳极产生的Cl2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阴极产生的是H2,C项错。故选D。

答案: D

6.(2015·芜湖高一检测)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I、Cl C.I、Br、Cl

B.Br、Cl、I D.Cl、I、Br

---

解析: 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应该是溴水的颜色,则甲中必含有Br,Br被Cl2氧化生成Br2,C、D选项错误。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丙溶液中不含I,否则加入后I被Br2氧化生成I2,溶液显蓝色,与题给条件不符,则丙溶液只能含有Cl,I必在乙溶液中。

答案: A

7.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Fe,人若食用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Fe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含Fe)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还原为Fe D.亚硝酸盐被氧化

解析: 题意中告诉我们亚硝酸盐导致Fe转化为高价铁即Fe,所以亚硝酸盐将Fe

2+

3+

2+

3+

2

3+

2+

3+

2+

2+

氧化,亚硝酸盐为氧化剂,而维生素C能解除亚硝酸盐中毒,即防止Fe被氧化为Fe或

3+

2+

将氧化成的Fe转化为Fe,所以维生素C表现还原性是还原剂,故B、C正确。

答案: BC

8.气体X可能含有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对于气体X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B.一定不含CO2 C.一定不含Cl2和CO2 D.可能含有CO2和Cl2

解析: 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一定含有HBr,由于HBr与Cl2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含Cl2;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由于HBr能中和澄清石灰水,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O2,A项正确。

答案: A

9.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如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解析: 锥形瓶中KClO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①处气体呈黄绿色;氯气与NaBr溶液反应置换出Br2,②处呈橙色;遇淀粉-KI溶液,置换出I2,而I2遇淀粉变蓝色;氯气可被NaOH溶液吸收,④处棉球仍为白色。

答案: A

10.目前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饮用水的处理上。已知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关系为CH3OH+NaClO3+H2SO4―→ClO2+CO2+Na2SO4+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剂是甲醇 B.氧化产物是二氧化氯

C.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解析: 配平并分析该氧化还原反应可得:

-2+5+4--

C H3OH+6NaCl O3+3H2SO4===6Cl 得6e,被还原O2+C 失6e,被氧化O2+3Na2SO4

+5H2O

+4

① 黄绿色 无色 黄绿色 黄绿色 ② 橙色 橙色 橙色 无色 ③ 蓝色 紫色 蓝色 紫色 ④ 白色 白色 无色 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