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3:56: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及表示方法 2, 如何运用运算律来简化运算 第46页习题1.4第7题的(1)、(2)、(3)、(6),第8 题的(2)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节课设计中,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而且强调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心理投人,促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素质的整体发展. 新课引入设计,期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环境中.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和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始终处于主动愉悦的学习状态,对探究新知具有新鲜感和满腔热情,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生动直观地分析向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感性认识,增进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在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上,通过题组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质疑辨析、及时调整.在教学中,以训练思维为主线,重视概念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亲身实践,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分析讨论,最后抽象出有价值的理论知识.把握这些知识的本质,学以致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真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题: 1.4.2 有理数的除法(1)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知识重点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问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50×20=100) 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多少分钟?(100 ÷50=20) 2,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有理数乘法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 3,在学生回答了这个关系后提出课题—有理数的 除法. 1,比较大小:8÷(-4) 8×(一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明白有理数除法和有理数乘法之间有互逆关系。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1); 41 (-15)÷3 (-15)×; 3小组合作,发挥111 (一1)÷(一2)-(-1)×(一) 集体的力量,归442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 纳出有理数的除 小组合作完成上面题目的填空,探讨并归纳出有理 法法则。 数的除法法则. 把问题再次交给2, 运用法则计算:(1)(-15)÷(-3); 学生,提高学生11 (2)(-12)÷(一);(3)(-8)÷(一) 的求知欲。 64观察商的符号及绝对值同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完 成教科书43页的填空. 3,师生共同完成教科书43页例6。 1,课堂练习:P44页上面的练习,可由学生点评。 给学生点评锻炼的机会。 为分子除分母。然后做教科书44页下面的练习第1题,教师通过例子说明,帮助学生理并由学生点评 . 解。 3,乘除混合运算该怎么做呢?通过教科书44页例学生在教学活动8的学习,由学生自己叙述计算的方法:先将除法转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除法运算中遇到小数,分数问题,4,计算:(1)(-36)十9; 处理办法和小学1 (2) (-12)÷(一4)÷(一1); 一样,老师可做5归纳。 82 (3)(一)×(一)十(一0.25) 2,讲解教科书44页例7,使学生明白分数可以理解应用新知 举一反三 35
课堂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由学生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一谈本节课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科书第46页习题1.4第4、6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 前面已学过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这些运算为学习有理数除法作了铺垫,而除法在小学时已经接触到过,学生也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本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不仅能突破重点,也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理数除法是一种运算.在上课时,既要减少一些繁难的例题,又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准确的计算. 3,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训练,使学生注意到以下两点:(1)有理数除法法则遵循“符号优先”原则,即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除.(2)对于多个有理数相除,运算时可以从左到右进行,也可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再进行计算.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自立的精神.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反思自己出现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附板书: 1.4.2 有理数的除法(1)
课题: 1.5.1 有理数的乘方(1)
教学目标 1, 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 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 3, 掌握幂的符号法则。 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1, 教师展示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某种细胞的分裂过程,学生则回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并说明如何得出结果。 2, 结合学生熟悉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及它们的简单记法,告诉学生几个相同因数a相乘的运算就是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1, 分小组学习教科书49页,要求能结合教产书中的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下列几个概念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底数是相同的因数,可以是任何有理数,指数是相同因数的个数,在现阶段中是正整数,而幂则是乘方的结果。 2, 补充例题: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并指出底数,指数各是多少? (1)(-2.3)×(-2.3)×(-2.3)×(-2.3) 小组合作 (2)(-设计理念 1在实际背景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计算正方体面积和正方体体积的实例,引出课题。 教学难点 知识重点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1111)×(-)×(-)×(-) 4444(3)x·x·x·……·x(1999个) 3, 此例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述完成。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相同的分数或相同的负数相乘时,要加括号,例如(-2)×(-2)×(-2) ×(-2)记作(-2) 此例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成。 4、小组讨论: ??2?与?2的区别。 44通过补充例题的学习,对有理数的乘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a) 做一做:教科书第51页练习第1题。 56应用新知 巩固练习 学会使用计算器b) 用计算器算??8?和?-3?,以及教科书51页练进行乘方运算。 习第2题。 把问题再次交给c) 小组讨论:通过上面练习,你能发现负数的幂的学生,充分发挥正负有什么规律?正数呢?0呢?学生归纳总结:学生的主观能动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性,鼓励学生尽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是0 . 可能地发现规律 小结与作业 除 乘方 课堂小结 1、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2、 总结五种已学的运算及其结果: 运算 加 减 乘
运算结果 和 差 积 商 幂 1、 必做题:教科书56页习题1 .5第1、2题。 2、 选做题: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 22?2?4(1)??2?4 ;(2)?2 (3)???; (4)? 33??本课作业 3、 观察下列各等式: 1=12;1+3=22 ;1+3+5=3;1+3+5+7=42…… 23 ① 通过上述观察,你能猜想出反映这种规律的一般结论吗? ② 你能运用上述规律求1+3+5+7+…+2003的值吗?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通过某种细胞分裂和正方形面积,正方体体积的表示,引出相同因数相乘的计算问 题,使学生对乘方的意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乘方运算存在于 生活实际中. 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熟悉掌握相同因数相乘的简单表示法及乘方的表示,并计算出结果. 2、教师要结合书上的图示讲清楚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的结果,以及底数和指数 的区别.在例1的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负数和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要将整个负数或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例2中用计算器计算要放手让学生操作,但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正数幂的特点与负数幂的特点. 3、由学生总结学过的几种运算,回忆这些运算法则,认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 养学生独立思索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 附板书:1.5.1 有理数的乘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