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6:27: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附件:

武汉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 A级指标 B级指标 B1 育人为本 B2 促进公平 B3 提升品质 B4 改革创新 B5 建章立制 C级指标 C1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问津求真,追求卓越,立德树人”的武汉教育精神,树立为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奠基的核心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C2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和优质服务。 A1 办学思想 C3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学校基本价值取向,关爱每一位学生,均衡配置学校师资、教学设备等资源,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学困生等帮扶制度,依法保障全体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C4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先导,以高素质干部教师为主体,以优雅文化和独特品牌为表现,加强学校质量、内涵、特色建设,切实提升学校品质。 C5学校改革意识强,创新氛围浓,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创新举措和实效,改革的经验或案例在区级以上层面推介。 C6依法制定学校章程,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据学校章程制定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校务公开制度、教代会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形成完备规范的制度体系。 C7建立决策科学、管理民主、参与广泛、监督有力、问责清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校长负责制,建B6 科学决策 A2 依法治校 立有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健全校务委员会决策机制,明确校务委员会的职权。 C8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发挥好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学校重大决策必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家长委员会制度健全,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家长委员会意见。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定期或不定期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活动。 C9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无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行为。 B7 规范办学 C10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地方课程,开设校本课程。严格执行教学用书及教辅资料使用规定,严格遵守学生在校作息时间,无乱发资料和违规补课行为。 C11均衡分班,不设重点班、快慢班,有条件的积极实施小班化教学。班级数量合理,班额达标比例95%以上。 C12认真贯彻落实《武汉市中小学校安全条例》和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 8 -

A级指标 A3 队伍建设 B级指标 B8 领导班子 C级指标 C13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廉洁高效,在全校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班子成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政策、管理和业务水平。 C14校长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意识,熟悉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教学管理,办学思路清晰,办学成绩显著。 C15师德高尚。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落实师德年度考核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 C16业务精湛。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与开发能力、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创新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成5年一周期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学校按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标准落实教师培训经费。专任教师具有相应教师资格。 C17结构合理。合理补充教师,专任教师年龄、性别、职务、学历和学科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各学科教师数量能满足开足课时的需要。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量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 C18充满活力。实施岗位聘任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教师轮岗交流,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含乡镇中心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落实专业技术职务(称)评聘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C19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夯实拓展学校德育工作阵地。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办好学生团校及高中学生业余党校。按照《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有效德育星级评价。 A3 队伍建设 B9 教师队伍 B10 有效德育 A4 素质教育 C20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和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发挥优秀班主任引领作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C21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加强各学科德育渗透,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积极拓展校内外教育资源,建设实践育人基地,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C22加强学生心理状况科学监测,建好用好学校心理辅导室,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C23严格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科学有序,课程实施载体建设形式多样。形成特色鲜明、符合素B11 课程建设 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 C24将现代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新成果及时恰当反映在学校课程中。课程内容的跨学科、综合化、人文性得到加强。 C25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品德、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及安全、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资源。

- 9 -

A级指标 B级指标 C级指标 C26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B12 教学改革 力,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轻负高效”的特点。 C27教育科研制度健全,课题研究深入持续,校本研修常态化,科研成果应用产生实效。 C28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注重探索并运用指导智力超常学生和学困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有效方法。 C29深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齐开足体育课,组织好体育活动课;学生学会基本的锻炼方法,掌握2门以上的体育技能。 C30深入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每年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学生健康档案齐全。近视新发病率、超重检B13 体卫艺教育 出率、常见病发病率等各项指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学校各项卫生制度齐全并落实到位,全面实行禁烟工作。学校应创建为湖北省健康促进学校。 C31深入贯彻《学校艺术教育规程》,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掌握音乐、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学生掌握一门以上的艺术特长,积极参加市、区以上组织的艺术竞赛和活动。 C32校园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学校设计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的相关要求。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城市:小学7.2—10.0㎡/人,初中9.0—11.4㎡/人;农村:小学6.54—8.25㎡/人,初中8.56—10.0㎡/人,新建学校按城市标准执行)。 C33生均用地面积不低于《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2020年)》规定,新建学校有250米以上环形跑道运动场;每6个班级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体育场地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比例70%以上。 C34中心城区学校校园绿地率不低于25%,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新城区学校校园绿地率不低于30%,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树木花草搭配合理,四季有绿,四季飘香。 C3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初中:3500元以上;小学:3000元以上);体育器材达到《湖北省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比例的95%以上。 C36实验室、图书馆(室)及其他功能室齐全,环境布置能为学生创造探究氛围;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安全、充足,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育装备管理科学规范,制度健全,使用效益明显,能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实践体验和探究平台,教育装备完好率和使用率达95%以上。 B14 校舍场地 A5 办学条件 B15 教学装备 A6 教育 信息化 B16 信息化 基础设施 C37建立学校教育资源数据系统,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达到100% ,互联网宽带接入良好。学生可用信息终端(计算机、智能终端)与学生比达到1:7。优质资源班班通比例100%。教师可用计算机与教师比达到1:1,实现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比例98%以上。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