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小名片秀风采——图文混排综合应用》教学设计附学习评价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4:29: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名片 秀风采

——图文混排综合应用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操作性、创造性、综合性、开放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文化性,强调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主动探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还需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向学生呈现蕴含人文、道德、社会冲突的一些案例,促使学生真正将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通过人文教育,让学生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人。

本课例的设计主要依据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二章第四节《图文混排的设计与制作》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名片的要素、作用;

(2)掌握图片、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选择、插入与编辑方法; (3)熟练设置文本框格式,合理进行图文混排。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个人名片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图文混排的搭配技巧,培养观察与审美能力;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名片设计、制作,学会如何根据应用需求,对文字、图片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创新设计,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将父母的职务写在自己的名片上,你有什么看法?”为题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体现协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名片使用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定

1.Word2000软件中选择、插入与编辑图片、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方法;

2.Word2000软件中插入文本框、调整设置文本框格式,合理进行图文混排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综合应用课,虽然教学内容涉及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插入、编辑、排版等多项操作技能,但是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这些技能的基本操作。本课例为了巩固以上操作,进一步凸显Word2000的排版功能,以“小名片秀风采”为活动主题开展创作活动。该主题活动既避免了单纯的技能操作教学,又让学生领略了Word2000文字处理技巧在实践层面的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实现图片、文字共存的艺术效果,为将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本课例不仅仅着眼于技能综合练习,还注重结合“将父母的职务写在自己的名片上,你有什么看法?”等社会上某些不正常的名片使用现象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不仅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体现协作精神,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名片使用态度和价值观。

1.基本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的基本教学内容是以“小名片秀风采”为活动主题开展创作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学会图文混排的方法和技巧。

2.拓展内容分析

在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应该作为外在的附加任务。本课例的拓展教学内容是注重结合“将父母的职务写在自己的名片上,你有什么看法?”等社会上某些不正常的名片使用现象开展交流讨论活动,以专题讨论的形式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整个学习过程,没有事先框定的答案,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对教师提出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方式的高级思维,以达到对名片使用问题的深刻理解,树立正确的名片使用态度和价值观。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① 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学会图文混排的方法和技巧; ② 树立正确使用名片的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难点

根据职业特点选择恰当的名片表现形式,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提高运用Word2000软件进行图文混排的能力。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例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融进以“小名片秀风采”为活动主题的创作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同学、Webquest教学网页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逐渐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例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 1.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1)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会使用Word2000软件的基本技巧;

(2)学生对名片作用有初步了解,具备辨别是非、与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2.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自信。虽然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是自控能力不强。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本课例在学生利用Webquest教学网页进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学习、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指导、调控课堂秩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又注意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勇于创新、不懈探究的学习意识。当然,这都是长期、系统而细致的工作。

3.学生的认知水平

初二年级学生能够对抽象、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推论,但是仍然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且由于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思维仍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还不能客观或全面地分析问题。因此,对初二年级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关键在于诱导、疏通与渗透。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中,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等知识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学很快就可以明白;图文混排的方法和技巧则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借助教师点拨、

教学网页指导的帮助,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了解、逐渐提升;对社会上名片使用现象的分析、理解仍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把握,适时引导、提炼、升华。

4.学生的学习类型分析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能够直接从各种传播媒介中获取信息和知识,从而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但是,他们的学习体验是各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类型主要有愿学善学、愿学但不会学和主观不愿学三类。

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否会学习远比掌握具体知识与技能更重要。 为了让学生对知识保持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本课例教学中教师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学生的分组,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意志品质,教师在切入“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指导时,注意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在学习、创作过程中的亮点,以达到对学生自我判断力、计划力和自我控制力循序渐进的培养。

五、教学策略设计

1.Webquest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

将虚拟网络作为学习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在网上充分地利用时间,避免漫无目的地任意冲浪,WebQuest教学网页经过精心设计。

Webquest教学法赋予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结合任务驱动法给学生设置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须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使学生更深入地在选定的学习领域内进行探索,把“在乐中学、以用带学、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思想渗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在具体的应用中巩固和提高已形成的技能。

2.讨论法

本课例以社会上某些不正常的名片使用现象为讨论主题,对主要的、相异的观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自身内部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促进道德水平的提升,提高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全面认识,体现协作性。

六、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环境的选择

本课例选择在Web教室进行教学活动。 2.硬件资源的选择

教师能运用多媒体网络广播软件、大屏幕投影仪调控教学进程。 3.软件资源的选择 Webquest教学网页。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例采用多元过程性评价。师生评价表、教师全程随堂评价的设计见附录。 评价内容主要有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品。 评价手段主要有教师口头表扬、作品展评。

评价方式主要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点评相结合。 八、课时设计

本课例的课时设计为1课时(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