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笔记-自己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23:04: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父母、社会教育中的师傅以及起到教育作用的其他人员,都是教育者。 地位: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作用:教育者要自觉地、有意识地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发展,才能保障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而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就不存在完整的教育活动。 2、受教育者11河南,13华南

定义: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专门从事学习的人,是学习者,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地位:受教育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

作用:?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就只能是教育者的独舞,不会有好的效果。

?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受教育者个性素质的发展,均依赖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构建和自我努力。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是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动性的启发、引导、培养和规范,以利于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3、教育中介系统

定义: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联系和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它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两个方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精挑细选的、最有教育价值的和适合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晶。(信息载体、环境、教育者自身) ?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是教育活动本身。更广泛地看,还应该包括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四个基本环节,一是教育活动的实际目的,其中包括教育者的活动目的和受教育

者的活动目的;二是与教育内容、活动目的相适应的心理的和行动的活动方法与方式,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三是对教育活动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其中包括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活动的评价和受教育者个性素质所获发展与提高状况的评价;四是教育者和受教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

4、三者联系

不能缺少受教育者,他是教育活动的对象,缺少他,其他东西就形同虚设,没有任何价值。不能缺少教育者,教育者在主导在主导立场上,否则教育活动就是灌输式,填鸭式,无意义。没有中介系统,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无法施加影响。所以三要素是必备的,互相联系的。

杨礼林所有

6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

生活起源托马斯·沛西· 能 教育起源于人的本能的活动,种族发展的需要 心理起源 孟禄 教育起源于人的无意识的心理模仿 劳动起源 杨贤江 起源于生产和生活的劳动需要

2、古代教育发展的特点(简答)14西南简

1)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地下,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这是古代教育的基本方式。 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制度化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在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在夏朝已有名为“庠”,“序”,“校”的施教机构,殷商和西周,又有“学”,“辟雍”,“泮宫”等学校设立,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到了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对象、规模和种类都在逐步扩大和增多。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到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所占有,所有的学校都是奴隶主阶级用来培养他们自己的子弟的场所。在封建社会,教育阶级性进一步强化。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奴隶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的状况,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从历史的观点看是不可避免的,它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都起过积极作用。也正是这个分离是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长期相脱离,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教育传统。

?随着社会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这一传统越来越成为限制社会生产和技术发展、限制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消极因素。

3、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简答)(注意区分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0宁波论,10青岛简,11福

杨礼林所有

7

建论,13北京简,13/14浙江简,13湖南简,13华南简,15山东简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义务教育普及过程

早在16世纪,德意志就颁布了普及教育的法令,但不具有强制性质; 185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义务教育法》,普及教育开始发展且具有强制性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初等教育;

20世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完成了中等教育的普及和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国家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我国已经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快速地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学校教育的普及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将古代的少数人垄断的学校教育转变为现代的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学校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

?他既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又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受教育权的阶级性比较明显,主要为新型的资产阶级服务,不反映或很少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随着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对教育权的争取,随着现代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受教育权的阶级垄断越来越不合时宜,越来越受到来自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方面的批判。

?在此情形下,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成为社会的公共话题,也成为政治家们优先考虑的社会问题。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加强

?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这就决定了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既要培养统治和管理人才,又要培养大量的劳动者;在教学内容上增加科学技术教育的分量,提高科学技术的教育地位,使之成为现代教育的中心;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演示、实验、实习等方法。这样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逐步结合,促使现代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

杨礼林所有

8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在现代教育兴起以后,特别是在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随着学校大量增加,需要确定一定的规范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度,于是,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措施应运而生,促使现代教育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促使现代教育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现代教育的早期以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出现了制度化教育的端倪;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教育“制度化”的进程;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教育经验的积累,使“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制度化有两个特征:划一性,及标准化,是正规教育变得“机械死板”;封闭性,是正规教育变得“保守狭隘”。

第四节教育概念的界定10首都,11南京,12苏州,13四川,15华中

(一)广义教育(名词解释)10扬州,11、15华南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他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目的性,育人性)

(二)狭义的教育(名词解释)10聊城,11陕西,12西南,15东北

?狭义教育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它包括全日制学校教育、半日制学校教育、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

?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无论回答狭义还是广义都加上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进行深入的阐述

学校教育(名词解释)10河南,10青岛,10宁波,10安徽,10、12、14华中,11、15杭州 ,12华南,12南京,14西南

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第五节 补充相关知识点,超纲部分

1、教育先行(名词解释)11华东、14华南论,14陕西

?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是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人才培养上要

杨礼林所有

9

兼顾社会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当超前。

?教育先行是现代科技、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素质教育(名词解释)10东北论述,10青岛论述,12陕西

?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注意问题:首先,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而是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纠正那种把考试当作目的地错误教育思想;其次,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

?怎么办:实施素质教育要:第一,充分认识到课程、教材、教学方面的改革是推进苏教育的核心,当做重点来抓;第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根本取决于是否有一定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要求不仅有崇高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还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第三,通过改革升学、考试以及评估制度,逐步淡化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分数概念,减轻学校和学生的压力。

3、义务教育(名词解释)10宁波、11首都、12、13东北

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4、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简答)10、安徽简,12福建简

学校教育自产生时起,就区别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独自的特点,具体包括:1)组织的严密性;2)职能的专门性;3)内容的系统性:4)作用的全面性:5)手段的有效性;6)形式的稳定性。总之,学校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独特特点,而正是这些特点保证了学校教育的高度有效性,使其占主导地位。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类 1、人的发展的含义 广义 个体 一、人的发展概述 狭义:生理、心理、社会,三者相互作用 杨礼林所有

2、人的发展的特点:未完成性、10 能动3、人的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