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教第四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14: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展的特点,掌握促进中学生身体发展的方法;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了解情绪的种类和特点,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和培养方法;理解人格的结构和特征;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掌握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掌握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过程-方法目标: 理解和体验促进中学生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情绪调节、良好人格的塑造、良好品德的培养、不良品德的矫正、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等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体会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取得成功的快乐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2.了解中学生情感发展、人格发展、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和体验促进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方法; 2.促进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不良情绪调节的方法; 3.根据中学生的差异心理进行因材施教;

4.根据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对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进行矫正; 5.指导中学生进行人际交往。 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 中学生身体发展与教育

一、中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 (一)身高、体重发育增快 (二)肌肉发育显著、体力增强 (三)心脏、肺功能增强 (四)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成熟 (五)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的成熟 (六)身体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二、促进中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体育锻炼

1.通过体育锻炼促进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发展 2.加强体育锻炼增进肌肉和体力的发展 3.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心肺功能的发展 4.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

(二)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保证睡眠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开展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教育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中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加强观察的目的性教育 2.培养中学生观察的全面性 3.养成在观察中进行思维的习惯 4.教给中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 5.在观察中加以语言指导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2.注意品质得到不断地改善 (二)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1.加强中学生有意注意能力的培养

2.要善于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的规律克服内部干扰 3.加强对各种注意品质的训练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二)中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四、中学生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五、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特征与培养

第三节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与教育

一、中学生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2.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3.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4.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二)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逐渐产生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产生自相矛盾的情感 3.情感的社会性更加丰富和明朗 4.表现出人格化的情感 5.表现出浪漫主义的情感

二、中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一)中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培养 1.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

3.充分地投入生活和体验生活 (二)中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 1.教师要尊重学生和热爱学生

2.引导中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奉献自己的爱,体验道德感 3.指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理智感

4.引导中学生积极参加审美活动以体验美感 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及其调适 (一)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二)中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一、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一)人格倾向逐步向高层次方向发展 1.由低层次需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2.兴趣逐渐深刻与稳定

3.理想、信念和价值观逐渐形成与发展 (二)性格特征渐趋稳定 (三)自我意识的高涨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一)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自我认识与评价的发展 2.中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 3.中学生自我控制的发展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1.提高中学生自我认识与评价的能力 2.促进积极的自我体验

3.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三、中学生人格差异与人格塑造

第五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一)中学生亲子关系发展的特点

(二)中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 (三)中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友谊发展的特点 2.中学生同伴群体关系发展的特点

3.同伴关系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促进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加强中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修养 (二)教给他们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

(三)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 第六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

一、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由不稳定、不成熟向稳定、成熟过渡 (二)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三)中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由不平衡趋向平衡 二、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晓之以理,提高道德认识 (二)动之以情,提高道德情感的水平

(三)炼之以志,提高道德意志水平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四)导之以行,做到言行一致 (五)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中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一)学校、家庭、社会要统一对品德不良的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 (二)根据品德形成规律从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教育 (三)找出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学习评价:

关键概念:

观察与观察力 注意力 注意稳定性 注意分配 注意转移 注意分散 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 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 逻辑思维 创造想象 情绪智力 人格 自我意识 友谊 同伴交往 品德结构

知识点:

1. 中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 2.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3.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4.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5. 中学生思维与想象发展的特点; 6.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7. 中学生人格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8. 中学生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9.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思考题:

1. 如何促进中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2.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 3.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 4.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记忆力? 5.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思维力? 6.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

7.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其消极情感? 8. 如何促进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9. 如何根据中学生的人格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10.如何帮助中学生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11.如何指导中学生正确对待友谊和同伴交往?

12.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矫正其不良的道德品质? 案例分析:

在本章开头的案例中,三位中学生都出现了痛苦和迷茫。(1)针对小丽同学的情况,分析她的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如何引导她正确认识自我和调整自我?(2)针对小林的情况,分析她的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如何帮助她提高学习成绩?(3)针对佳佳的情况,如何帮助她处理好亲子关系?(4)三位同学问题的共同点是什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帮助她们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