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期末复习完整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2:08: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西方最早的文明形态:神话。

2.西方最早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创造线形文字。 3.最早的希腊人:阿卡亚人。∵建立的迈锡尼文明滋养了整个希腊。 爱琴文明简表:

前26c—前15c 优雅精巧的米诺斯文明(克里特人) 前16c—前12c 粗犷豪迈的迈锡尼文明(阿卡亚人) 前12c—前8c 黑暗时代(多利亚人) 前8c—前4c 希腊城邦时代 4.英雄:

半人半神,神与人所生,神是理想化的人,因此英雄是理想化的人。在古希腊,人与自身区分而成为英雄,具有节制、正义、勇敢的美德。 5.希腊文明兴起的原因:

腓尼基字母传入;

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

新兴家族的崛起,农业上以血缘为核心,商业上以契约为核心。 6.用公民和城邦相互解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公民——城邦里享有一定政治权利并要尽一定政治责任和义务的组织者。 城邦——享有一定权利同时要尽一定责任的一定数量的公民共同体。 7.希腊城邦文化的中心:雅典。希腊化的中心:亚历山大里亚。 8.斯巴达采用的国家制度:

政治上: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权力中心。 经济上:定期分配土地。 生活上:原始共产主义制度。 9.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前8c—前6c:

君主制:一个人统治,世袭制度,导致独裁、专政。 僭主制:利用民众的力量夺取政权。 民主制:民众协商的方式。

10.贝壳投票法:雅典。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 11.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的意义:

希腊人自己有了记录时间的方法,有了纪元,从而有了编年史;表明了希腊人对美的崇尚;是希腊城邦文明的标志。

12.《神谱》作者:赫西俄德通过吟唱。 13.三代神王: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 14.诸神居住地:奥林匹斯山。

诸神南下在伯罗奔尼撒平原的奥林匹克祭祀。奥尔弗斯神秘祭。 《神谱》的文化意义:

第一,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例如:从原始的神“混沌”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着某种自然现象(海神、死神、天神等),这种自然的分化和演进过程一直延续。到宙斯这里,神才脱离了自然性而获得了社会性(农业女神、文艺女神、智慧女神等)。

第二,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希腊神王的更迭是通过自我否定的暴力方式实现的,以此来展现自身的“命运”。

15.希腊哲学的两条线索:

一是,自然哲学: 泰勒斯“水” 赫拉克利特“火” 恩培多克勒“四”(水火土气) 阿拉克萨哥拉“种子” 德谟克利特“原子”

二是,形而上学哲学(无法直接感知) 奥尔弗斯神秘祭 毕达哥拉斯“数” 赫拉克利特“逻各斯”(话语)----斐洛用“逻各斯”解释上帝创世 巴门尼德“存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理念” 16.伯利克里丧葬演说:人民主权 17.罗马文化主要特点:功利主义。

18.罗马法和英雄主义对罗马产生重要影响。 19.《旧约》摩西在西乃山和上帝签订,《新约》耶稣在十字架上和上帝签订。 20.千禧年、选民意识、末日意识、弥赛亚预言——犹太人。 21.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差异:

民族宗教——普世性宗教(废除割礼) 末世论——救赎论(真正独立) 地上天国——属灵天国 外在律法——内心信仰 基督教的信仰:

1.上帝。上帝是唯一的最高的神圣的存在者、人格神、绝对完美的终极实在。三位一体:同一个上帝具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神的本质为一,称为 上帝,是无始无终,无形无像,不可分开(无部分),全能,全智,全善的,是一切有形无形之万物的创造者保存者;但他有三位,同质,同权,又同属永恒,就是父,子,圣灵。

2.原罪。罪的本质:人拒绝服从神的旨意,不让神决定他一生路程,而决意选定走自己的路。 原罪要素:知识上不信与骄傲;意志上有与神同等的欲望;感情上放纵与放任。

3.拯救。上帝的独生子化身成人,以其在十架受死替人赎罪,克服人离弃上帝的罪况,使人与上帝重新修和。

4.末日审判。“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 5.启示。上帝本身、上帝的意志和上帝的话语自我显示并在人间的传播。启示是上帝的恩赐。基督徒根据启示认识上帝和信仰上帝。 22.基督教合法化标志:

313年,君士坦丁(西罗马)和利西尼乌斯(东罗马),签订《米兰赦令》。 23.基督教合法化的福祸:

①基督教分布广,相互之间无法正常交流、沟通,合法化之后,可以光明正大地交流、沟通,相互的差异就在沟通的过程中暴露出来了——对耶稣的精神认识不同,那么谁的认识才是正统的,他们之间产生了争执。

②君士坦丁将可口的教产发放,到底谁来支配,谁是管权者,这样一来他们趋于现实世界的名利。而耶稣精神强调精神拯救,可以说是与之背道而驰了。(从理论上来说,基督

教会的神圣职责就是引导有罪的灵魂摆脱世俗世界的种种物质诱惑,然而在中世纪的现实生活中,教会却从根本上背离了自己的天职,成为腐败堕落的罪恶渊薮。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这种尖锐矛盾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的普遍沦丧,从而使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临近崩溃的边缘。)

③基督教的分裂在表现上表现为神学教义方面的分歧,实质上却涉及教会组织权力问题。

④1051年,基督教最终分裂了。

⑤基督教合法化之后,人人趋之若鹜,有教养却腐败成性的罗马人纷纷向教会聚拢,难保教会质量。

24.西方文化核心:基督教文化。

25.西罗马灭亡责任:不在基督教,在于日耳曼蛮族入侵。 26.西欧的封建社会与日耳曼蛮族入侵有关。 27.启蒙运动:人自身的理性。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卢梭。 科技是把双刃剑。 28.希腊人与罗马人

隔阂: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态度是有个转变的,由起初的瞧不起到后来的崇尚与模仿,由对立走向了继承。希腊人蔑视罗马人的这种倾向始终没有改变。哪怕希腊、希腊化世界被罗马所征服,这种倾向都没有改变。

1.屋大维统治西半个罗马—罗马拉丁文化;安东尼控制东半个罗马—希腊文化。 2.君士坦丁为皇帝的西罗马—罗马拉丁文化;利西乌斯为皇帝的东罗马—希腊文化。 3.首都在罗马的西罗马帝国—罗马拉丁文化;首都在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希腊文化。

4.高度分裂的西欧封建社会—罗马拉丁文化;统一的东罗马帝国—希腊文化。 5.天主教(罗马)—罗马拉丁文化;东正教(君士坦丁堡)—希腊文化。

6.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主义发展—罗马拉丁文化;东正教北上俄罗斯、第三罗马帝国—希腊文化。

7.资本主义—罗马拉丁文化;共产主义—希腊文化。 8.美欧—罗马拉丁文化;俄—希腊文化。

补充:

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异同 1. 历史观的不同 2. 对古典文化的态度

3. 看待人和宇宙的不同态度 4. 各自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