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3课 第3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22:19: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

——汉字的结构

相传风流才子纪晓岚与丁云和尚为棋友。一日纪晓岚去竹林找丁云对弈,丁云不在,纪晓岚独坐廊下等候。很久丁云才归,纪晓岚起身行礼,吟一联道:“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丁云一听,连忙还礼答道:“月门闲客在,二山出大小尖峰。”上联中,“竹寺”二字合为“等”字,“双手”合为“拜”,“四维”合为“羅”(“罗”的繁体字);下联中,“月门”合为“閒”(“闲”的繁体字),“二山”合为“出”,“大小”颠倒相叠,正是一个“尖”字。上下两联,可谓绝妙之对,两人不禁大笑,挽手进屋下棋。

不知不觉夜深,小沙弥便来报说寺门已经关闭。纪晓岚听此,便知小和尚是在下逐客令。于是才思涌出,遂吟一联道:“门内有才方是闭。”纪晓岚此联含有对弈雅兴未尽之意,责怪小沙弥太不懂事,而小和尚听后却不知所云。丁云赶忙答道:“寺边无日不知时。”丁云和尚这是借此给小沙弥解围,向纪晓岚赔礼。

[知识·梳理]

知识精要 1.汉字的笔画: (1)笔画是指构成汉字的点和线,是“汉字房屋”最小的构件。 (2)汉字最常用的笔画有5种:横(─)、一、“汉字房竖(│)、撇()、点(、)、折()。 屋”的构件 2. 汉字的偏旁: (1)汉字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 (2)独体字在结构上不能再拆分,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 (3)合体字由独体字组合而成,会意字

1

课程内容 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 (4)合体字的表音或表意单位就叫偏旁 1.汉字各个单位(笔画、部件、偏旁)之间的组合形式和方位关系都具有一定的规则,书写时注意根据规则、顺序进行书写。 2.汉字笔画的组合方式有三种,即笔画分离、笔画相连、笔画交叉。 二、“汉字房3.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笔顺”)的基本规则有: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屋”的架构 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进去后封口,重叠套嵌结构要根据层位定顺序。 4.拆解汉字也有一定的规则。拆解汉字常作为字谜或文字游戏的手段,如歇后语、灯谜等,拆字时一定要遵循规则,要科学、合理

[考点·聚焦]

本节与高考考点的对接点有两个,一个仍然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一个是解答一些新型语言运用题,如猜字谜等。

[典例·探究]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弭乱 国粹 泊来品 入不敷出 B.伺候 斐声 煞风景 得鱼忘筌 C.日晷 陨落 挖墙脚 纵横捭阖 D.萦回 撺掇 黑黝黝 入目三分

【解析】 本题考查音同、音近造成的别字。A项,泊—舶。“舶来品”原指通过航船从国外进口来的物品。旧时外国商品主要由水路用船舶载运而来,故

2

名,后引申为国外的东西,即从外国传入本国的意识、物品、语言等等。“泊”,停留之意。所以,“舶来品”不能写成“泊来品”。B项,斐—蜚。“蜚声”指扬名,如蜚声文坛,“斐”指有文采,如文采斐然。D项,目—木。“入木三分”最初是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所以“入木三分”不能写成“入目三分”。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妨碍 功夫片 钟灵毓秀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B.梳妆 吊胃口 瞠目结舌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辐射 入场券 循章摘句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蜚然 直辖市 秘而不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解析】 本题考查音同、音近造成的别字。A项,“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B项,驰—弛。“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张”指的是拉紧;“弛”指的是松弛,不能写成“驰”。“吊胃口”指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欲望或兴趣。“吊”的意思是“悬挂”,所以不要写成“掉”。C项,循—寻。“寻章摘句”指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而“循”的意思是“遵守、沿袭”,此为同音字设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惊慌疑惧。D项,蜚—斐。“斐然”形容有文采的样子或指显著。“蜚”古书上指椿象一类的昆虫。所以“斐然”不能写成“蜚然”。“秘而不宣”指守住秘密,不肯宣布。

【答案】 A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

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100字以内。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