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教学大纲-鲁迅美术学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5:56: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艺术概论”课是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全院三年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是艺术类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使学生对艺术的本质、发生和发展、艺术的创作、艺术本文、艺术的接受和批评等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形成对该学科的一定学习方法,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形成和艺术史、艺术批评等学科的交叉学习,介绍相关的学术论著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养成艺术评论、艺术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学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内容上说,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艺术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艺术创造以及艺术批评等方面;从教学的整体目标上说,教学的重点将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艺术理论知识,形成理论分析能力方面。

教学对象:鲁迅美术学院全院三年级学生和文化传播与管理专业一年级

学生

教学方式:本课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件授课),同时以课堂讨

论、课后作业、艺术欣赏和专家讲座等方式为辅助手段。

教学时数:90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 论 10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艺术本质问题的几种不同学说,以及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任务、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再现论

二、表现论 三、活动论

第二节.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二、艺术概论的学科性质

第三节 艺术概论的研究任务及研究方法 一、艺术概论的研究任务 二、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艺术活动 16

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艺术活动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分析其四个构成环节,即客体世界、艺术创造、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理解艺术发生和发展的有关学说、理论及发展的原因,艺术发展问题中的继承、革新以及与其他社会文化活动的关系,艺术活动的性质、特征,艺术的功能及其与美育、艺术教育的关系。

教学形式: 讲授、课件讨论、艺术家讲座 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节艺术活动的构成 一、客体世界 二、艺术创作 三、艺术作品

四、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

第二节 艺术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一、艺术活动的发生 二、艺术活动的发展

第三节 艺术活动的性质与特征 一、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二、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三、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艺术活动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艺术的社会功能

二、艺术教育

课后思考题: 如何理解艺术模仿说

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简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简述艺术活动的社会功能

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结合某一门类的特点论述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第二章 艺术种类 16

学时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不同的艺术分类方法和艺术分类原则;理解各艺术

种类的特征;了解艺术种类的具体区分。

教学形式: 讲授、艺术鉴赏 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节艺术分类的方法 第二节造型艺术

一、绘画 二、雕塑 三、摄影 四、书法 第三节实用艺术 一、建筑 二、园林 三、工艺

第四节 表情艺术 一、音乐 二、舞蹈 第五节文学艺术 一、诗歌 二、散文 三、小说

四、戏剧和影视文学 第六节综合艺术 一、戏剧与戏曲

二、电影与电视 课后思考题:

简答戏剧的特征

叙述表情艺术的主要门类及其特征。

叙述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第三章 艺术创造 16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