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读书杂谈》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07: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读书杂谈》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读书杂谈》是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作者先介绍演讲的原因及主题,接着从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两方面谈论了其不同特点。然后进一步深化,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点强调了嗜好阅读的益处,最后以忠告性的话语结束全文。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运用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文章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内容符合演讲者和听众的身份。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

二、说学情

本文是鲁迅于1927年7月16日应邀到广州知用中学演讲谈到的他个人关于读书的意见。这篇课文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并不算出名,笔调不十分犀利,和当时时事也没有很大牵扯,因而理解难度不大。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能结合导学稿自主分析、合作讨论文中不太深奥的问题。但是他们接触到的议论文比较少,没有系统地学过有关议论文的知识,因而在分析课文之间,我将简单介绍一下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和演讲稿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几大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深入理解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展延伸,培养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第1页 共6页

2、深入理解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及其作用 难点: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

1、读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二学生已经初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找出书中的重点。

2、点拨法。在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引导。

3、合作探究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就文中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书中有人生的百态,历史的脉搏。然而我们该如何读书呢?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将在他的《读书杂谈》中为我们指点迷津。(出示课题作者)

(二)、作家作品简介 作家作品知识口诀:

鲁迅本名周树人,八一出生三六卒。 生于浙江绍兴市,伟大文思革命家。

《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 。 散文诗集 有《野草》,《且介亭杂文》杂文集。

(三)、背景资料

从文章体裁来看,这是一篇议论文。

第2页 共6页

议论文基础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件事或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阐明自己的见解或反驳别人的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范围广,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政论文、评论、杂文、演讲稿、读后感等。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观 (2)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道理论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3)论论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引用某些精辟见解、名言警句、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演讲稿的特点:

1、观点鲜明,条理清楚。 2、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

(四)、字词积累

裁缝(fénɡ) 嗜好( shì) 赢钱(yíng) 譬如(pì) 抽屉(tì) 余暇(xiá)

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五)、合作探究

第3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