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每课一练(25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3 11:41: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古诗词三首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_________(谁)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_________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李白 山 B杜甫 山)

2.________夜,__________(谁)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色,既赋诗一首。 (A夏 刘禹锡B.秋 刘禹锡)

3.“忆江南”是_________名,诗人____________描绘了江南_______季秀丽的风光。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孤云独去闲”中的“闲”是“悠闲的”意思。( )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 三、填空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而“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人则以奇特的( ),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 三、课内语段阅读。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曾:________谙:_________

3、诗人描写了江南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景色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呼应,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色的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四、连一连。

李白 诗鬼 杜甫 诗豪 刘禹锡 诗仙 李贺 诗圣

2、桂林山水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是一篇以_________为主的记叙文。(A状物 B写景)

2、文章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构段方式,描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美。 二、课内语段阅读。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 2、“这样的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的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绵不断的画卷”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我__________过峰峦雄伟的泰山,___________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却从没

___________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呀啊,一座座(拔 拨)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bǐng píng)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立 丽),倒(dào dǎo)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wū wù)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dào dǎo)..下来。

1、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

2、用“\\”画去括号中错误的字和读音。 3、短文中“嶙峋”的意思是( )

A形容人刚正有骨气。B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C形容人消瘦露骨。

4、本段主要介绍了桂林的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反复朗读,判断哪种朗读符号正确。

1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 )

2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 ..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篇_____(A记事文章 B游记)

2作者按_______顺序描写的同时,还多次写道_______,两条线索清晰地交织在一起。(A游览 水 B事情发展 水) 二、课内语段阅读。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上面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和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层,那儿一层,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1在文中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中“精神”一词的意思是( )

A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B活跃、有生气。

3本文主要写了沿途所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间接写出了双龙洞在地势很高的地方,“__________”一词说明映山红很多,到处都是。 三、课内语段阅读。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都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像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 )不比做什么,( )很值得观赏。 1给短文的最后一句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用“_______”画出表明“双龙洞”名字的来历的句子。

3短文主要描写了内洞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填顺序。

A→→→B→→→洞口→→→C→→→D→→→E A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

4七月的天山

一、 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本文节选自《 》,作者( )。

2、从文题看,这是一篇_________的文章。突出了_________在________季的景物之美。 3、作者用__________的方法,重点从天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二、 我来判断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1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焉,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句话把_________比做_________。

2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句话把_________比做_________。 三、 课内语段阅读。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______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_______。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段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照样子写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五彩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一句话在文中是__________________句。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