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41: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木兰诗 表格型教案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思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单位(学校)
授课班级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学生
章节名称木兰诗学时2
教材和内容分析一、教材关联:《木兰诗》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本单元五篇课文以多样的体裁,通过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民歌的“双璧”。本课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已将主题呈现,本课时将进一步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内容的延续和强化,是后面课时内容的铺垫。 二、内容分析:1.第一节课大致了解木兰诗的故事,本课利用上一节课划分的段落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感情变化,从而调节自己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本课时主要分析木兰的形象,体会文中详略处理的高
妙,学习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二、本节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将以前的修辞手法与本课中的“互文”相比较,了解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 学习策略: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学生特征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设计上要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学 习 目 标 描 述知识点 编号学习
目标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