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22:31: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部分地表径流进入填埋场。 3.3.2 设计渗滤液处理量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透液产生量与填埋作业方式,集雨面积,降雨量、填埋物性质、社会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垃圾渗滤液的各种来源中,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其他因素对渗滤液水量影响很小。所以,目前渗滤液产生量一般用经验公式计算,即忽略各次要因素,只考虑大气降水,且渗滤液水量是指渗滤液平均日处理规模,因此宜按多年平均降雨量的标准进行计算。
依据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提供的国内外填埋场渗滤液产出经验公示,结合新塘垃圾填埋场填埋面积约29400 m2计算。
采用年平均降雨量法经验公式计算:
Q=(C·I·A)/365000
式中Q为渗透液产生量(m3/d);I为年平均降雨强度(mm/a);A为填埋区面积(m2/d);C为渗出系数。
C取值选:(1)填埋作业完全暴露面C取1.0;(2)对未进行填埋作业但属于本单元的区域已实施每日覆土面的C取0.75;(3)较长时间不进行填埋作业的区域并已实施中期覆盖面的C=0.1。
类比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本项目C值取0.4。
查广州最大年降水量为2865m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23mm,采用填埋面积29500m2更保险。
① 年最大降雨量垃圾渗滤液产出量
Q最大=(0.4×2865×29500)/365000=92.6 m3/d ② 年平均降雨量垃圾渗滤液产出量
Q平均=(0.4×1723×29500)/365000=55.7 m3/d
据经验公式估算新塘镇垃圾镇埋场运营时年最大降雨量垃圾渗透液产生量为92.6 m3/d,即约100m3/d,考虑到今后发展和1.5的变化系数,设计Q取值为150m3/d。即设计处理量最大Qmax=150m3/d。
因此,设计处理量最大Qmax=150m3/d,平均Qmax=100m3/d,波动系数1.5,按24小时工作,则每小时处理量为6.25m3/h。
13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3.3 设计进水水质参数
根据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李坑垃圾填埋场工程经验,垃圾渗透液不仅具有CODcr浓度高、NH3-N毒性大难降解,其变化幅度也较大。渗透液水质的变化性情况与填埋场垃圾的成分、垃圾处理规模、降雨量、降雨强度、气候温度、地形地质情况、污水收集方式、填埋操作工艺、填埋年限、垃圾降解稳定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由于垃圾进场填埋的动态性和降雨的不均匀,渗透液水质变化幅度较大,并且,不仅同一年内各季节期水质情况差异很大,而且随着填埋年限的延长,污水中各污染的浓度、比例逐渐呈现不少逆转的变化,而且差异越来越来。水质的变化规模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经考查类比确定本工程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进水水质情况见表3.3-1。
表3.3-1 新塘垃圾渗透液预测水质参数一览表(单位:mg/L)
序号 污染指标 1 2 3 4 5 CODcr BOD5 NH3-N SS 色度 前期进水水质 8000~15000 5000 1000 1500 800 中期进水水质 5000~7000 3000 1200~1500 800 600 后期进水水质 2500~3700 800 2500~3500 500 800 *数据来源于广州绿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李坑垃圾填埋场小试、中试工程经验
3.3.4 设计出水水质及排放去向
本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技改完成后,处理后的尾水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严者标准后进入规划的新塘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规模10万吨/日),在新塘污水处理厂建成前,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尾水用特种车辆拉至增城荔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处理规模2.5万吨/日),不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本技改项目排水标准见表3.3-2。
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东江北干流(增城新塘~广州黄埔新港东岸)属于饮用、工农业航运用水功能,其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项目附近的小沟渠和夏
14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埔涌暂时没有划分水环境功能,为了保护东江北干流的水质,小沟渠和夏埔涌的水环境质量都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见表3.3-3。
表3.3-2 新塘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技改项目排水标准
(单位:mg/L)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控制污染物 色度 CODcr BOD5 SS 总氮 NH3-N 总磷 粪大肠菌群数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本垃圾填埋场渗滤限值》(DB4426-2001)液处理系统技改项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目排水标准 30 60 20 30 20 8 1.5 1000个/L 40 90 20 60 —— 10 —— 3000个/L 30 60 20 30 20 8 1.5 1000个/L 注:SS采用《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
表3.2-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 污染物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pH值 6~9 BOD5 4 溶解氧 5 CODcr 20 氨氮 1.0 SS 150 T-N 1 T-P 0.1 石油类 0.05 挥发酚 0.005 Cr6+ 0.05 Pb 0.05 Zn 1.0 Cd 0.005 Hg 0.0001 Cu 1.0
15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亚硝酸盐 硝酸盐 粪大肠菌群 0.15 20 2000 注:悬浮物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3.4 项目选址状况
3.4.1 地理位置及现状 3.4.1.1 地理位置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东经113o32′59″~113o33′08″,北纬23o09′23″~23o09′32″,本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位于垃圾填埋场东南面(约100米),整个处理工程占地约30亩。项目东面为乡道Y461线(源章大道);东南面距离项目址约2.5公里为凤凰城,南面是翡翠绿洲(约1.48公里)和紫云山庄(约2.6公里);西面(包括西南面和西北面)隔着约1公里自然山体为刘村,包括洋城自然村、刘村自然村、元岗自然村和双井自然村;北面是自然山体。 3.4.1.2 选址现状
本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址原为山林、菜地和水塘,由于垃圾填埋场的影响,现已基本荒废,2007年被新塘镇人民政府征收,并作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场址,场地标高约为20米。 3.4.2 厂址建设条件
2008年11月,广东省工程勘察院对项目所在地的岩土和含水层等进行了勘察,分析结果如下。 3.4.2.1 地层岩性
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至下有第四系耕植表土、第四系冲洪积土层、第四系残坡积层及燕山期基岩等四大层位组成。
一、第四系耕植表土:浅黄灰色~灰黄色,成份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砾砂,顶部含少量植物根系。厚度1.50~1.80m。
二、第四系冲洪积层:场区自上而下揭露冲洪积层土性有砾砂、淤泥及淤泥质土、砾砂。分述如下:
(1)砾砂:呈黄色、青灰色及灰黑色等,含粘粒不均匀,ZK2含粘粒较多。厚度1.90~3.60m。
16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淤泥及淤泥质土:深灰色~灰黑色,局部含少量砾砂。分布不均匀,其中ZK2淤泥之间夹有厚度3.30m的粉质粘土。厚度2.40~10.30m。
(3)砾砂:浅黄色、灰黄色等,含约15%粘粒。本层分布不均匀,其中ZK1砾砂之间夹有厚度5.70m的粉质粘土。
三、第四系残坡积层:仅ZK1揭露残积土层,土性为砾质粘性土,斑点色,由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厚度13.00m
四、燕山期基岩:场区基岩岩性为粗粒花岗岩,揭露基岩按风化程度由深至浅分为强风化及中风化。分述如下:
(1)强风化粗粒花岗岩:斑点色,岩石风化强烈,岩心呈半岩半土状。仅ZK1揭露,揭露厚度4.10m。
(2)中风化粗粒花岗岩:斑点色,岩质坚硬,岩心呈柱状,见少量裂隙,裂隙面见风化痕迹,裂隙泥质充填。
以上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见钻孔柱状图5.2-1、5.2-2。 3.4.2.2 水文地质情况
一、地下水位
该场地为山间冲积沟谷地带,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ZK1钻孔3.30m、ZK2钻孔2.20m。
二、含水层类型
场区地下水存在形态为液态水,地下水类型以包气带水的第四系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分述如下:
(1)第四系孔隙水
根据2个钻孔剖面及抽水试验可见,第四系土层不同程度含孔隙水,主要是分布于ZK1、ZK2两孔呈薄层砾砂层,厚度1.20~3.60m。其余土性为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残积砾质粘性土,厚度2.40~13.00m,含水量微弱,透水性不强,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2)基岩裂隙水
场区裂隙水主要是花岗岩强风化及中风化岩带,该岩带裂隙发育,以风化裂隙水为主。根据2孔抽水试验及注水试验的结果,本场区该类型水受揭露深度内张性裂隙裂面不甚发育含水量不大,但在评估过程中应注意基岩裂隙承压水的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