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两套 附导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6:11: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巩固和加深有关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掌握内容;初步了解驳论文的一般知识;理解作者分析批驳的思路和内容;体会作者尖锐、犀利的杂文语言风格。

过程和方法

利用文本,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相结合,使学生初步了解驳论文,掌握写驳论文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作者批驳敌论的突破口和思路。 【教学难点】:

1、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2、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法学法】: 讨论法 ,听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

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 搽粉chá

诓骗kuāng :哄骗。 慨叹kǎi :有所感触而叹息。 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玄虚xuán :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疆土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

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

为民众的利益向上级、政府提出意见和要求。为民请命 怀念往昔,哀叹现在,是一种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怀古伤今 三、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解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反问,驳论文 四、朗读感知课文,思考 1、文章怎样提出批驳的论点的?

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国联,再后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亮出批驳的靶子“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对方的谬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论据是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

最富于讽刺意味的文字是:“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国难当头,国民党政府官僚和“社会名流”不是号召人民奋起反抗,而是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请菩萨来“解救国难”,多么荒诞,多么愚昧啊!

3、文中列出对方的错误论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 对方论据: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只希望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