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11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19:21: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基础巩固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B.圣人无常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解析】 B项,常:固定的。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难矣?欲人之无惑也.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耻师焉?于其身也,则.B.?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而耻学于.C.?

余?学于.

吾?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 A项,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那么。C项,均为介词,向。D项,介词,相当于“于”,比/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

【答案】 C

3.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20880092】

A.不拘于时 C.何陋之有

B.师不必贤于弟子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贻:赠送 常:一般的 道:风尚 闻:懂得,知道

【解析】 A项,被动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宾语

前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C

4.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20880093】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1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2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解析】 C项中“从正面论证”应该是“从反面论证”。 【答案】 C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徽,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

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问无以广识 .B.所谓交相问难 .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D.夫子贤之 .

【解析】 A项,广:增加。 【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20880094】

不勤问?①好学而.A.?

耻学于师?②而.

广:广阔 难:诘问

知:通“智”,智慧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问为美德?①古人以.B.?

②以为轮?.陋而谨护其失?①自知其.C.?

贤不及孔子?②其.深耻者?①然则古人所.D.?

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②非吾所.

【解析】 A项,连词,表转折,但是,却。B项,介词,把。C项,代词,自己的;代词,他们的。D项,所字结构。

【答案】 C

7.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

【导学号:20880095】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⑤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

A.①③⑤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②③⑤

【解析】 ①是好问者的表现;⑤是不好问者的原因;其余都是“是己而非人”的表现。

【答案】 B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 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

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解析】 D项,“抄袭”的说法不妥,应为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