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组教研记录整个学期的语文教研活动记录和内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2:56: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为今后的习作的做好铺垫。

3、会意:说说课文大概的意思,能提出疑问(打上问号,或写下问句)、划出佳句。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适用于大多数的孩子,有些能力较强一些的孩子,也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练习说话,也有助于学习新课。 四、检查、评价

学生要巩固预习的效果、形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还需要老师进行检查。并且每次检查后,都要进行评价,表扬、鼓励学生。对于预习完成的好的学生,可奖励小红花或一粒糖果。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预习中来,在孩子课本上进行预习后的批语。当然家长的批语也要郑重,如不能只是签上“已预习”就完了,最好能批上像“读得通顺”、“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读”之类的话,对孩子当时预习情况进行及时鼓励,这样效果会更好。 五、低年级语文预习中的问题及反思

在实施预习指导的过程中,刚开始学生还能认认真真地按要求进行预习,但日子一长,就出现了敷衍的现象。学生的敷衍主要表现为,在没有读课文之前就动笔标小节圈生字,根本就没有用心读课文,只是把预习看作在书上做几个标记,这样,预习就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学生对预习渐渐不感兴趣,预习做得不到位,是学生惰性,还是我对预习指导得不得法。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我感到教师这方面的原因还是主要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检查的方法不科学,不能体现出预习的作用。预习的要求,老师布置得很明确,但老师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不能清晰地显示出预习对学习新课文有多大的帮助,学生因此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

反思自己的教学,在第一课时中,揭示课题之后,往往把学生看作了对课文毫无了解的人,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你猜猜课文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赶快打开书本读一读。其实学生已经预习了,他们对课文已是有所了解了,这些问题提得不适时,是多余的了。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这样的想法:不预习也没关系,反正老师上新课时还会让我们读课文的。而那些已经认真预习过课文的学生就更加失去了学习兴趣,没有新的内容可学,就草草地、不动脑筋地再读一遍课文。其次,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但课文要求学习的有些生字,对学生来讲可能已经不是新的、陌生的字。他们在其他途径中已经认识,或者已经能写这些字了,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不分仲伯,十个要掌握的生字,每个读三遍,每个写一排,没有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懂的也教,不懂的倒可能没多花时间教,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从而导致学生在预习时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上课还要把这些生字反复读,反复记的,没必要花时间预习。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改变,从教师开始。 六、改变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

学生已对课文预习了,教师应该明确,预习的程度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起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 初读课文不再指名一节一节地朗读,而是让学生带着一个个小问题,找出有关小节进行朗读,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第一课时不动脑,只动嘴的现象。这样也能促进学生预习时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在教学生字时,把生字分成三类:

1、这类字虽然是生字,但以前出现的频率就较高,学生对它很熟悉,字形较好记,只要熟字换个偏旁就行,这类字我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就掌握。

2、这类字也是熟字换偏旁,但是容易混淆,引导学生看偏旁理解字义帮助识记。 3,这类字笔画较多或容易写错,是要多花时间学习的。这种学字方法学生跳一跳才能完成任务,我也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尽量自行掌握。

这样,学生会感到,老师没教,我是通过预习自己掌握的,学生预习的自主性就会提高。

综上所述,如此反复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历时最长,课时最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形成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特点

(一)珍视感悟,注重熏陶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遍,享受审美乐趣。 (二)以读为本,教给方法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读,通过读发展语言,发展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思维和审美能力,文化理解力。所以,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诗文教学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关于阅读方法,第一学段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二、第三学段则鼓励学生逐步就课文的表达顺序、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做深入的探讨。当然,关于标点符号、修辞方法等知识,应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随文学习。 (三)培养语感,强调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大量接触并积累语言材料,强化语言实践,厚积薄发,促进其言语经验、知识向能力转化,形成良好语感。语感的培养需要借助多种形式的读、思考、讨论和交流,不断提升对语文文字敏锐的感知、判断和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