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1:40: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化石吟》
一、教学目标
3、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4、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诗歌意象的再现,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2、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诗歌意象的再现,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三、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教学内容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感情,把握诗歌内容;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行文线索。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板书课题。 二、研读赏析,精读课文。 1.学法指导:我们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后,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地、反复地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2.学习第一层、第三层并结合理解第5节。 (1)一、二组读第一层,三、四组读第三层。 (2)学习分析。 ①师引入:哎呀,读了第一节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竟然没有腿,最早的树又不开花,这些最早的动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类是怎样知道的?(是化石告诉我们的) ②小结:对,是沉睡亿年的石头告诉我们的,是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告诉我们的。 ③对照了解前后呼应。(幻灯片演示诗歌第二节、第七节) A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请问同学们,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做了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B(学习方法同前)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又做了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C对比着读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层问、第三层答) D小结:第一层问第三层答,第三层就是对第一层的呼应,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科学的伟大。这就是写作手法中的前后呼应。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紧凑。 E再读一遍。(一、二组读第二节,三、四组读第七节) (3)深入学习结合理解第5节。 ①这两节中的“逝去万载、沉睡亿年、长眠地下”这些词语说明什么?(说明化石所讲述的故事是非常非常遥远的。) ②诗歌中哪一节很能说明这一点?(第五节) 个人体会 教后反思
③齐读第五节。 ④了解化石的特点之一:年代久远。 提问: A、“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指谁?怎样理解这句话?(“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外表的样子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B、“海枯石烂,斗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说明什么?(说明不管时间过多久,成千上万年以后,生命仍然在不断地延续、发展) ⑤过渡:多么遥远的故事啊,可正因为遥远,它所讲述的神话才会怎么样?(奇幻、令人神往、惊讶)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奇幻的神话。 3.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三节。 ①指名读第三节。 ②这一节说明了什么?找出本节中的关键词。(生物进化) ③“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说明了什么?“冰冷的骸骨”指的是什么?“平凡的真理”指的又是什么? ④小结:说明生物是不断地进化来的,不是造物主造出来的,在沉睡亿年的化石身上找到了这个真理。 (2)过渡:为什么说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这个平凡的真理?哪一节给了我们答案? 3)学习第四节。 ①齐读第四节。 ②“生之灵火、生命的信息、珍贵的密码”分别指什么? 化石中的有效物质) ③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之所以是“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④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化石的特点之二:生命的信息。 7000万年前的骨头还“活”着 美国古生物助理教授玛丽•施魏策尔宣称,已经成功从距今7000万年前的霸王龙腿骨化石中分离出软组织。被分离出的软组织不仅几乎是完好无损的:仍旧透明和具有柔韧性,而且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血管和细胞的内部结构仍旧存在。科学家宣称,恐龙化石分离出活性组织,有望复活恐龙。 ⑤小结:真是不可思议!可它就有这么神奇。 (4)学习第六节。 ①齐读第六节。 ②组图欣赏:(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网上搜索) ③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象时,你有何感想?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5)指名分节读第二层。 三、质疑交流,剖析课文。 1.诗歌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拟人、比喻、第二人称) 2.对诗歌的学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六、板书设计 化石吟
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