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解析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2:13: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基础题组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 A. 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的土层 B. 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的过渡地带 C. 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窑洞景观 D. 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2.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

A. 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B. 发挥黄土肥沃的优势,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 C. 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D. 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答案】1. C 2. D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文中“黄土地”是指黄土高原,黄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沟壑纵横的高原是流水侵蚀形成的,A错;黄土高原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B错;陕北的黄土高原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C正确;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旱作农业,D错。选C正确。 【2题详解】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受水分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A错;这里是传统旱作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B错;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C错;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选D正确。

考点:考查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特征。

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3. 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沙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B. 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C. 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D. 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频繁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4. 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沙尘暴频度降低 B. 土壤有机质增加 C. 土壤盐碱度升高 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答案】3. D 4. C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图示甲地区为草原牧区,由于围绕饮水机出现过度放牧,而导致了水井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形成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4题详解】

乙地是干旱地区,围绕饮水井,发展灌溉农业,而该地区草原的萎缩主要从灌溉水源的变化分析,由于不合理灌溉且干旱地区蒸发旺盛,故形成土地次生盐碱化,而影响植被生长。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5.5. 国家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打响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战。2016年已超额完成1 000万人脱贫目标,同时出现一些成功案例。

我国的贫困地区多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读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简述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自然原因。 【答案】甲区域:土地荒漠化。

自然原因:气候干燥,降水少;大风日数多;(气候异常)地面多沙质沉积物;植被稀少。 乙区域: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面坡度陡,地表径流流速快;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差,易被侵蚀。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土地荒漠化严重;乙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故答案为:甲区域:土地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气候异常;)地面多沙质沉积物;植被稀少.

乙区域:水土流失.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面坡度陡,地表径流流速快;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差,易被侵蚀.

提升题组

搜狐网2015年06月27日消息:山大谷深,全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5%,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需要加快治理步伐。回答下面小题。

6. 要调查云南省水土流失的分布情况,需要优先准备该地的地形图和( ) A. 气温分布图 B. 降水分布图 C. 工业分布图 D. 旅游景观分布图

7. 单位面积产沙量是测量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