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3:21: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总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内容,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安排学习。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习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知识要点,因此复习过程中重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抓学生薄弱环节,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课时安排:7课时

1、总复习?????????????????1课时 2、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3、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1课时 4、混合运算????????????????1课时 5、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1课时 6、复习克和千克??????????????1课时 7、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 总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3页的总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 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

二、这学期的收获 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 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 ②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

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③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理由。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①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②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③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如: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表内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

计量单位:克、千克 图形:图形的运动

三、交流学习中最有趣的事 与同伴说一说。

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个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不,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达标检测 一、口算。

4×9= 92-54= 81÷9= 25+18= 6×7= 40÷8= 72÷9= 500-300= 30÷5= 230-70=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4( ) 2000( ) 2( ) 1000( )

500( ) 1( ) 三、排一排。

3403 4303 3304 4330 4033 3044

( )<( )<( )<( )<( )<( )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第1、2题和第118页第12题以及第119页第14、16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今天来复习相关的除法知识。板书:除法。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样算的。 2、练习二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二第2题。

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抽两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4、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5、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出示主题图,想一想 :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6、练习二十二第16题。

出示主题图,学生读题。想:第一步要做什么? 知道每一种袜子的单价,价格低的最划算。 三、测评练习(小黑板)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9÷7= 2×4= 54÷6= 56÷8= 63÷7= 36÷4=

○里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8=48 30○5=6 18○9=9 35○7=42

(2)在

(3)用竖式计算。

45÷6= 56÷9= 63÷8= 34÷8=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除法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达标检测

一、填上合适的数。

5×( )=35 6×( )=48 ( )×9=63 32÷( )=8 54÷( )=9 8×( )=72 28÷( )=4 ( )÷( )=6 二、排一排。

45÷5 40÷5 6÷3 24÷6 56÷8 42÷7 ( )<( )<( )<( )<( )<( ) 三、用竖式计算。

48÷5= 36÷7= 50÷6= 四、提出问题并解答。

这个果园共有18棵果树 小猴子每次运4筐。 3种果树的棵数相同

共摘了24筐水果,每种水果的筐数相同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7页第9、10题和第118页第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整理和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