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20:15: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古文阅读训练一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聚集。 B. 公欣然曰 然: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如 ..

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

A. 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 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D . 公大笑乐 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 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B )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是( D ) A.期待 B.期望 C.一起 D. 约定

2. “元方时年七岁”中“时”的意思正确的是( A ) A.当时 B.时候 C.时间 D.时期

3.“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是( C ) A.理睬 B.顾虑 C.回头看 D.照顾 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 B )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 D )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这则小古文想告诉我们( B )的道理。

A.待人有礼貌 B.做人要守信 C.说话要有理 D.知错要改正

小古文阅读训练二

(三)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有误的一项是( B )

A.天雨墙坏 雨: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 甚:很,十分 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B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C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四)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近塞上之人( A )A.靠近;B.不久;C.距离短;D.亲密 (2)有善术者( B )A.善良;B.擅长;C.好;D.容易

(3)马无故亡而入胡(C)A.过去的,原来的;B.所以;C.原因;D.朋友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D )A.快要;B.武官;C.拿,持;D.带领 2.下列各组中与“人皆贺之”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近塞上之人 B.人皆吊之 C.此独以跛之故 D.而疑邻人之父 4、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正确的是( C ) A.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B.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却说:“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福气呢?” C.人们都来安慰他,那位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D.人们都来安慰他,那位老人却说:“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福气呢?” 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下面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事情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B.遇到好事情别太过高兴,碰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必悲观绝望。 C.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换。

D.坏事一定会发展为好事,好事也一定会发展为坏事。

小古文阅读训练三

(五)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 清称:有名誉。 中表:指的是亲戚。 阳:老子的号。 奕世:世世代代。 了了:聪明 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 1.给下列句子里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D )A.造诣;B.接见;C.会见;D.拜访 .②既通,前坐( C )A.前面;B.前进;C.上前;D.前排 .

③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 A )A.对……感到惊奇;B.认为……奇怪;C.奇怪;.

D. 神奇

④人以其语语之(B)A.代替语言的动作;B.动词,说;C.名词,话;D.谚语 .2.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 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A )

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 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感到莫名其妙。

D.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觉得这个孩子很奇怪。 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D ) A.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不一定会差。 B.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也一定不会出色。 C.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一定很出色。 D.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出色。

3.孔文举进入李元礼府里拜访的理由是( B ) A.他的爸爸跟李元礼是朋友;

B.他的祖先孔子与李元礼的祖先老子是师徒关系。 C.他和李元礼的儿子是好朋友。 D.他跟李元礼是师徒关系。 4.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的结论是( C ) A.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聪明。 B.难怪太中大夫陈韪小时候这么聪明。 C.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平庸。 D.难怪太中大夫陈韪小时候这么平庸。

4.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从下面选项中不合适的词是( A )。 A.博学多才;B.反应敏捷;C.应对机智;D.能言善辩

(六)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仕于南方 仕:做官 B席上食菱 食:食物

C欲以去热也 以:用来 D欲以去热也 去:去除 2.下面这个句子停顿标对的是( A )

A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B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C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D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以下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B )

A“并壳入口”的意思是:并且把壳吃进嘴里。

B“其人自护所短”的意思是:那个人想掩盖自己的错误。

C“北土亦有此物否?”的意思是:北方的土里也有这个东西吗? D“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的意思是:这是因为他把不知道的当成知道的了。 5.这个故事所讲道理与孔子说的( B )是一样的。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古文阅读训练四

(七)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C )A常常; B很; C喜爱; D完成。 (2)使侄录之( B )A采取; B抄写; C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 (3)索笔疾书( A )A寻找;B大绳子;C讨要;D单独。 (4)执所书问曰( D )A书法;B信件;C书写;D书写的字。 2.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C ) A此何字也?翻译:这个是什么字?

B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翻译:张丞相仔细看了很久,自己都不认识了。

C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翻译:当抄到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儿抄不下去而停下笔。 D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翻译: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也忘记了。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 A )

A该责怪的是张丞相,他把自己的错误归结给别人。

B该责怪侄儿,他在抄之前应先看一遍,不认识的字及时请教张丞相。 C该责怪“流辈”,他们不该讥笑张丞相。

(八)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 ..

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 .

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 .

D解元尽处是孙山(尽头) .

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 A )A乡人子;B孙山。 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B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 4.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它是( C )

A任人唯贤 B同舟共济 C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