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24: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 整理制作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填补下列空白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1) ,毕竟东流去。

(2)有约不来过夜半, 。 (3) ,青春作伴好还乡。 (4) ,归雁入胡天。

(5)李商隐《无题》用新奇巧妙的比喻来表达坚贞不变的感情的句子是 , 。

(6)请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句子来为两地相思的亲人以美好祝愿: , 。

2、选出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淳朴 鳞次栉比 和煦.(xù) 良莠.

不齐(xiù) B、阴霾 相形见绌 纤.绳(qiàn) 顶礼膜.拜(mó) C、馈赠 断壁残桓 吮.吸(shǔn) 拈.轻怕重(niān) D、挑逗 心怀巨测 刹.那(chà) 面面相觑.

(q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躲猫猫”事件曝光后,人们对个别官员搪塞责任、愚弄社会的伎俩叹.为观止...

。 B、行走在北京街头,可以发现中国元素俯拾即是....,特别是汉字,从店铺名称、广告到交通标志,说满目都是汉字也不为过。

C、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2008年一幕幕难忘的情景还栩栩如生....,可我们的脚步已经跨进了2009年。

D、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灿若寒星

A、姚明这个名字,对中国球迷谁不熟悉。

B、通过参观“西藏今昔图片展”活动,使我们对西藏的昨天和今天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C、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交通部门加强了对中学生的安全教育。

D、同学们认真地将报告团成员总结的宝贵经验记在本子上。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发射时间定在凌晨。 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

③喷射的火焰,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

④火箭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6、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一组排比句、比喻句。(可适当增删词语)

诚信是什么?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温暖,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温总理在环境险恶的抢救现场因劳累摔倒后手臂上出了缕缕鲜血,这都是诚信。

改写:

7、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使之能概括该段的主要信息,且与第2段画线句子的句式大体一致。

。当今世界,鲜有一项活动能像世博会这样,集中如此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持续长达半年之久,就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探讨交流,这将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大交流、大合作和大发展。

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克服困难的机会。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参展国和参展方提出退展,我们听到更多的是有关各方面克服困难的声音,看到的是一个个国家展馆如期开工建设的场面。

8、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某班正在举行以“语文,时刻在身边”为主题的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大门口,常常停放着大量的自行车和摩托车,给学生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保安在门口张贴了这样一则警示语:

“严禁在此停放自行车、摩托车,违者放气!” 这则警示语不太文明,请另拟一则。

警示语: (2)同学在欣赏黑板报刊登的一幅漫画(如右图),请你解说漫画的含意。 含意:

(3)如果你要约明华同学放学后一起去学校绿地锄草。你会说:“ ”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9—10题。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

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9、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10、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王勃传(节选)

辛文房

勃,字子安,太原人。六岁善辞章。未及冠,授朝散郎①。沛王召署府修撰②。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③,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父福畤④坐是左迁交趾令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⑥,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⑦,即举帆去,至炎方⑧,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注]①朝散郎:官名。②沛王召署府修撰:沛王又把他招入府中做修撰。

灿若寒星

修撰,文职类官名。③客剑南:客居剑南。剑南,地名。④福畤(zhì):王勃父亲。⑤交趾令:交趾县令。交趾,现在越南一带,越南古称交趾国。⑥操觚(gū):原指执简写字,后即指写文章。⑦缣(jiān):黄色的绢。⑧炎方:古代岭南一带通称炎方。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会.

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2)大会.

宾客 12、说说文中画线句子“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的意思。

答: 13、现代汉语中有一成语出自此段中,请找出并解释。

答: 14、王勃为什么被罢官?罢官后的心态如何?(均用原文中的词或句回答) 答: 15、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王勃的评价。

答: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7分)

有杯咖啡永远热

刘心武

①因为城里家事繁冗,多日未到乡间书房,那天抽空去了,还没走拢,就发现书房外的小花园呈现荒芜状态,灌木长疯了,玉兰树被牵牛花藤缠绕,野草丛生,仿佛提醒我今夏雨水是如何丰沛。

②走拢栅栏,吃惊不小。实际是我让里面的一个生命吃一大惊。那是一只猫。它吃惊,是因为不曾想我的出现。我吃惊,倒不是因为在意野猫进入我的小花园,而是瞬间以为那是一种灵异现象——难道,狸狸竟然复活了吗?

③我家两只爱猫,一只纯白蓝眼长毛波斯猫、一只脸部和前后身花狸其余部分纯白的短毛猫,前者名睛睛,后者名狸狸,前些年相继去世后,都以锦匣葬在了这小花园里。眼前的这只警惕地趴伏着瞪视我的花狸猫,酷似狸狸啊!它怎么不马上跑开呢?啊,明白了——我发现它身后有四只小猫,显然,那是它的子女,大概还没断奶,作为一个母亲,它不能丢下小猫自己逃开。我更加吃惊,因为那几只小猫,两只纯白,一只浑身花狸,一只与母亲相同是身上除

了花狸毛还有纯白部分,这就说明,它们的父亲,应该是一只纯白的公猫,呀,难道睛睛和狸狸全都复活,而且婚配,在此产下了后代吗?

④我蹑手蹑脚离开小花园,绕到另一面进入书房,立即往城里打电话,告诉老伴所看到的异像,她激动不已:“你怎么光看到狸狸?睛睛呢?”我跟她说:“我们的睛睛狸狸应该还都在地下安息,你别忘了,它们都是公猫。一定是有只酷似睛睛的公猫,跟这酷似狸狸的雌猫,生下了四个宝宝,而公猫对小猫不负责任,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只剩下猫妈妈带着猫宝宝在那小花园里安家。不过,巧合得实在神秘!”老伴感叹之余,立即给我几条指示:“不要吓走它们!不要清理花园!立刻去给它们准备猫窝、猫粮和饮水盆!”我很快一一落实,可喜的是猫妈妈看出我的善意,没有带着猫宝宝转移。

⑤入夜,我从窗隙朝外望,不见小猫,但猫妈妈在吃猫粮,心中祈盼它们能长久在花园中定居。用音响放送出柔曼的曲调,我在落地灯光圈里翻阅女作家苏葵寄给我的散文集。苏葵多次到世界各地“自由行”,我非常羡慕,“自由行”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以及兴致和体力自不必说,最好还具有外语对话的能力,苏葵不仅这几个条件全都具备,还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一支绣花针似的笔,我最欣赏她抛开一般游记介绍名胜古迹或作些中外对比的套路,而从“凡景”“琐事”里勾勒出人情之美的那些细腻舒缓的文字,比如她写到佛罗伦萨小巷中一对老人牵手同行停下轻吻的场景,感悟人生中“相依”的易与不易。苏葵把这个集子命名为《咖啡凉了》,在最后一篇文章里对世道速变发出惆怅的喟叹,我虽有所共鸣,却不由得产生了逆向思维。

⑥我在灯下想到窗外“复活的狸狸”,想到狸狸的来历。21年前,我遭遇人生中最大挫折,这挫折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一条“刚刚收到的消息”向全世界昭示,并且刊登在第二天所有报纸的头版。我作为主编为杂志惹的祸理应担负全责。确实有许多杯咖啡立马凉了,甚至凉咖啡也拿走了。这很正常,不应抱怨。但就在这样的时刻,有杯热咖啡送到了我的眼前:同事带来一个纸盒,说是杨学仪师傅送给我的,纸盒里是一只幼猫,后来被取名狸狸。杨师傅知道我爱猫,知道我在遭遇挫折后因为心烦意乱,家里走失了爱猫,他就用送猫来表达他那热辣辣的安慰。

⑦那时杨师傅已因病休养。他在杂志社为主编开车,几年里是越开主编年龄越小,先是接送李季,那时候六十多岁,比他大,后来是王蒙,五十出头,比他小,到我坐进车里时,他奔六十而我只有四十四岁,开始我们俩都感到尴尬。他为王蒙开车时,西服革履十分气派,而那时的王蒙穿着还很随便,有时

灿若寒星

到了某场合,他下了车,人家就簇拥上去把他当主编往里迎,他忙摆手指向王蒙,竟还有人坚持觉得他就是王蒙而在幽默。我不记得是在哪一天,经过我们双方努力,杨师傅跟我说:“咱爷俩可以交朋友了。”他竟为惹了祸的朋友送来了无言的温暖。那以后没几年杨师傅因病去世。

⑧世事多变,咖啡会凉,但有一杯咖啡永远是热的,那里面满盛超越世态炎凉的宽厚与善意。

(选自《新民晚报》2009年3月22日,有删节)

16、第①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17、作者见到花园中的野猫第一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答:

18、作者为什么喜欢“狸狸”?由此看出作者怎样的品性?

答: 19、文章第⑤段写女作家苏葵及其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答:

20、本文中的“咖啡”比喻什么?“咖啡凉了”是什么意思?

咖啡: 咖啡凉了: 21、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对文题“有杯咖啡永远热”的理解。

去年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外面的人都沉浸在与家人团圆的温暖中,唐山13位农民兄弟却在除夕夜租了辆中巴车,顶风冒雪到郴州救灾。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人们都纷纷往城外跑,他们却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淳朴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