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马家砭中学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导学稿__教师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2:12: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家砭中学导学稿

科 目 设计人 学 习 目 标 语文 李永刚 课题 课型 《蜡烛》—西蒙诺夫 新授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姓 名 2019-8-31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3.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师寄语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一、自主先学: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音形义:1、拂晓(fú xiǎo):天快亮的时候 2、瓦砾(wǎ lì):破碎的砖瓦, 3、地窖(dì jiào ):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4、鞠躬(jū gōng):对人表示恭敬的礼仪 5、颤巍巍(chàn wēi wēi):颤抖的样子 6、肃穆(sù mù):严肃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很庄严等。 1.速读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明确: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埋葬苏联红军烈士)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诃拉耶夫 起因:五个红军要去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而其中一名战兵(契诃拉耶夫)牺牲在必经的一块方场上。 经过:老妇人掩埋士兵 结果:一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喜烛点在苏联士兵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3.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一层(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层(2-7)士兵牺牲的原因和过程,为下文老妇人的深情举动做准备。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 第一层(8-10)交代残酷的战争造成的老妇人可怜的生活经历。 第二层(11-27)老妇人埋葬士兵的过程。 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 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 第四部分(43-44)再现并赞美蜡烛的火焰。 二、课堂探究 (一)、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 4)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5)彻夜守坟,陪伴烈士——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二)、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找出文章对第 1 页

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文中反复描写的内容有: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对蜡烛的6次描写,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这些反复描写的作用分别是: (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黑色的大围巾”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三).探究文章主旨 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 第(28)自然段中用了“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词,可见蜡烛非比寻常的意义。老妇人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今天却把这份过日子珍贵的感情献给一个异国的烈士。它点燃起的火焰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3.主旨: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 四、检测巩固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拂( )晓 瓦砾..( ) 地窖.( ) 鞠( )躬 颤( )巍巍 更( )夫 (二)、解释词语 拂晓: 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 颤巍巍: 肃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1、(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 不多余“还”字突出德军炮击时间长,老妇人的处境十分危险 第 2 页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 “揣”字写出了老妇人对大蜡烛十分珍惜的情态 2、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 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献给苏联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3、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 围巾的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4、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耐心地、两臂交叉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