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5: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

维修改造工程

设计任务书

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管理局

基础资料和设计任务书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落实花都区 2018 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加强健身休闲设施建设,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有利于创建优美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片区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2项目概况 2.1项目范围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花都区马鞍山公园,马鞍山公园东起迎宾大道,西至凤凰北路,南起云山大道,北至碧秀路,总面积约 23.8 公顷,绿化面积约为 21 万平方米,水体面积约为 6500 平方米。

公园以原有山体为骨架,突出青山秀水、生态住区、南国花都的三大特色。融合生态、景观、娱乐、文化、旅游、休闲等多功能,成 为具有南国花都地域文化底蕴的生态公园。

公园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山顶马鞍阁、景观廊、5 个公厕;3 个 小卖部;凤凰亭、桂花亭、翠竹亭、红棉亭等四个凉亭;有园凳(椅) 300 张、石台 10 套;直饮机 8 台。

公园包括东广场区、西广场区、山顶区、生态休闲区、山谷景观 区等。 2.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公园主园路改造工程;

环绕整个公园的主园路长约 1700 米,将用机械刨除原沥青路面,重新铺设平均宽度约 4.2 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并增加花岗岩路侧石,维修主园路排水设施。

(2)避雨亭廊建设工程; 在主园路旁增设与原有亭廊建筑风格相近的避雨休息亭廊 4 个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且主要规划布局在西北西南方向,使人流集中点 较为分散均匀。拆除山顶现有的钢结构休息廊,按现有公园亭廊风格, 整合现有平台绿地,依山势而重建休息廊。

(3)健身区和儿童游乐区改造工程; 将铲除器材健身区原有地台,重新平整铺彩色儿童安全颗粒橡胶垫,购买、新的儿童活动设施,改造为 600 平方米的儿童活动区;在公园生态休闲区的一块空地上新建 900 平方米的健身区,建成树荫健 身器材区。 (4)厕所升级建设工程;

新建 1 个升级版(示范点)母婴室,建筑面积约 25m2;新建 1个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20m2;新建 1 个养护工具房,建筑面积 约 15m2。重新铺设原来厕所的排污管并接到荔湾基路的市政管网中。

(5)绿化景观带建设工程; 在荔湾基路与公园交界处新建绿化景观带(含人工湿地水域),包括新建荷花塘,周边合理种植层次丰富的植物;在道路边种植无忧 树等开花乔木,作为公园与外界的屏障,打造带状景观带。配套建设 水面栈道长度约 80 米,打造湿地荷花塘木栈道景观。

1

(6)照明和广播系统更新工程;重新更换新的庭院灯,约 200 盏;重新购置一整套新的广播系统,约 90 套音响设备。 2.3主要建设条件

本项目位于花都区新华街道,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条件。项目地块东面为迎宾大道,西面为凤凰北路,南面为云山大道,北面为 碧秀路,交通条件优越。项目所在区域运输、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条件较好,机械设备可进入场地施工,可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需要。 2.4规划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 号); 2)《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7)《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8)《广州市花都发展区总体规划》

9)《广州市花都分区规划(2006-2020 年)》; 10)《花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1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

12)《关于印发申请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格式 文本(试用)的通知》(穗发改投资[2012]50 号);

13)其他相关规范、建设标准及项目建设单位、使用单位提供与 项目相关的其他资料。

2.5规划原则

(1)生态保护性原则。

项目必须建立在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严格控制,以马鞍山公园总体

规划为出发点,按照建设服从规划,规划服从 环保的原则开展相应工作,适度开展维修改造,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 以植物造景为主,实现人工最小限度的介入。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保障项目建设性质,突出公园体育和休闲两个主题。充分考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保护环境,减少破坏,保障与景区原有 景观特色、风格保持一致,保证体育和休闲场馆设施有最佳位置和良 好朝向。

(3)可持续性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评价,科学规划,坚持可持 续发展经营战略。同时,公园的改造建设要与现状景观生态环境建设 发展的总体要求相协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