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0:46: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作者:宋文锦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26期

【摘要】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不管课程改革怎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应是教师不变的追求.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一些教师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这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所在.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因而对中学教师来说,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首先应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效率的保证。

【关键词】数学学习 兴趣的激发 课堂效率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91-02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且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因此,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的兴趣的激发。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其实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一、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数学存在着明显的分化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下面几点 1.对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在调查中,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的占40.6%;其中直接兴趣的占11.2%,间接兴趣的占20.5%;原来不感兴趣的后因为老师的原因从而产生兴趣的占8.9%。在数学的学习中原来感兴趣的但后来兴趣减退的占了30.3%。从中还发现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顺序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2.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3.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大概就是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但是最主要也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激发數学学习兴趣,减少学习分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上面的调查发现了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很多因素,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是怎样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减少学习分化呢?我有下面一些想法: 1.明确数学学习目的,启发兴趣和自觉性

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及重要性,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兴趣,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适应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加强学习,活到老要学到老。 2.调控课堂,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

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势必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新颖的课堂导入技巧,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激活,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提示的方式,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另一种是活动的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而产生问题。比如从课外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难以回答,学生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的要求。总之,尽可能排除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方法多元互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灌注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久之,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做个引导者,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课堂要把握难度,层次分明

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标太高”或者“目标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尊重、信任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可能进入“主角”,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知识,教师还要积极肯定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探索,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结论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33版. [2]曹才翰.数学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3]桂文通.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关注的过程[M].中学数学,12/2002. [4]张海龙.优秀教育论文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