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0:02: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究

作者:汲寿军

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4期

【提 要】將批判性思维融入历史教学,不仅能有效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开发其思维,扩大其视野,养成学生的质疑精神。 【关键词】质疑教材 实证法 评判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获取真理的重要手段,它固然提倡‘怀疑’,但不设定思维限制,尊重传统也尊重新锐,尊重‘左中右’各方面的观点,坚信真理在批判中明朗”。鉴于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材料等的思考、辨别、判断意识和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同行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学,因为实现起来困难很多,同行们大多望而却步,在此,笔者谈谈一管之见,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勇于质疑教材,大胆地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课本

2016年的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又回到了通史体例,历史线索更清晰了,朝代叙述也更完整,还融入了批判性素材,有助于我们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部编教材强调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具体史事和历史发展过程,将历史结论渗透于各个历史知识点上,指出学生的知识是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慢慢生成,不是教师先入为主的讲解。我很欣赏部编教材的这种观点,但教学过程中,我还是体验到了教材的编订,偏向于成人化,对还处于少年时期,心智、生活经验积累刚刚起步的初中生来说,那些艰深晦涩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生僻名词是很难理解的。比如,七年级上册中的“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概念;七年级下册出现的“转运使、御史台、枢密院”等专用名词,学生陌生得很,我们必须花很多的时间去阐释。教材的章节编排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淝水之战”就应与18课的“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放在一起,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和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再如,部编教材叙述“春秋争霸”时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称霸中原,号令诸侯。春秋末期,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也先后北上争霸”,传统名词是“春秋五霸”,司马迁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而荀况(《荀子》)则将五霸定义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部编教材就含糊其辞,没说明白。 二、运用实证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理念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初中生刚刚开始学习历史,培养其“一份史料一份话”的意识相当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刻意挑选一些与传统观念相悖的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料,引导学生在理解、分析、辨别中思考,互相质疑辩驳,这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会逐渐形成。如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史料,课堂上分为“功大于过”“过大于功”两个辩题,进行辩论。同一辩题的学生在辩论前,要质疑问难,选出最有说服力的史料,证明辩题。然后,两大组展示各自的观点和史料,对垒双方审查对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找出对手史料中和论证中的漏洞,向对方史料的不足、论证中的短板发动攻击,有理有据,让对方无从反驳。最后,双方殊途同归:秦始皇有功也有过。

再如,教学八年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要求学生运用史料批判“有人认为没有共产党也有新中国”这一错误论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搜集了旧中国的社会现状、政治体制的不科学和经济发展的缓慢等方面的史料,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后人民翻身做主人、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等方面的史料,从而得出了无可辩驳的结论:除了共产党,其他的任何党派和政治团体都无法做到。这就表明了学生批判思维已具雏形。 三、在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创新教学已成了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我除了创新教法之外,还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融入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1.创新教法

历史创新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因此,课前,我精心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立足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唤起学生的好奇和怀疑,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尽可能不提无效设问,同时对学生的论证、分析进行评价,涵养其批判性思维。 2.融入历史批判性思维

挖掘历史细节,小处着手,穷本溯源,激荡质疑思维。如教学《美国南北战争》,不妨引入《飘》里的战争片段,提供部分史料,要求学生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辩驳、论证,指出战争的正义的一方,以及维护国家统一的必要性。教学《辛亥革命》时,大屏幕展示《孙中山上奏李鸿章书》,探究孙中山走上暴力革命的历程。

我的尝试表明,将批判性教学融入历史教学之中,学生经过持续的推理、质疑、评价训练之后,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视野更为广阔,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提升。但真正实现起来,困难的确不少,需要备课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刘立新2017《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应该提倡批判性思维》第6期。 老 任2018《历史教学》,《初中历史课程“点—线”结合的设计意图》第2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信地址:130200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烧锅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