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做纸鸢》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7 23:09: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巧手做纸鸢》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历史和种类。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扎制、蒙面、绘制等简答的操作技能及简单工具的使用。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团队合作、分享快乐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会发现美,感知自然美热爱自然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风筝的制作 课前准备:

教具:风筝样品、多媒体、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村 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请同学们一起朗诵《村居》这首诗,然后提问诗里的“纸鸢”指的是什么。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引入贾平凹的作品《风筝》里的一句话“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导入新课。

二、风筝起源:

首先提问学生“有谁知道风筝是谁发明的吗”,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四、制作过程: 准备材料: 工具:

·剪刀,尺,小刀 ·画笔、颜料或者彩笔 材料:

·2根细竹篾80cm, ·纸或布(70*70CM) ·毛线、尼龙线 ·胶水或胶带 (一)、风筝的设计:

要制作一件产品,必须首先在大脑中进行构思,设想它的形状,然后画出图纸,再依图进行制作。制作风筝也不例外。首先,要构思做什么类型的风筝,并确定其形状,其次要画出结构简图。图案设计要符

合风筝飞行的原理。在图案上要标出骨架各部分的粗、细、长、短的尺寸,作为加工时的依据。

根据设计图,选用二根0.6×0.5cm粗细、长度72cm和65cm左右的竹片二根。本次制作的是菱形风筝,设计如图: (二)、骨架的捆绑:

1.按65cm、72cm长度要求截好,接着在65cm竹篾标出13cm、15cm的标点,在72cm的竹篾上标出中心点。(见图2)

2.将72cm中点与13cm标点按十字形交叉扎牢。绕线时交叉方向各绕3-4匝即可,并滴上快干胶固定。

3.在72cm竹篾一端点系上线,将其拉弯或弓形。拉线经过15cm标点(见图3)。拉线打结后再顺序经过两根竹篾的端点拉线,使其成为菱形,菱形上两边相等、下两边相等。 (三)、蒙面:

1.首先将准备好的面料摊平在桌面上。

2.风筝骨架的正面(篾青一面)涂上胶,四边的拉线也要涂上胶水,接着将已涂胶水一面的骨架小心地放在已摊平的面料上,并逐边压一下,使其粘牢。

3.翻转风筝,检查粘贴是否平整、牢固。如有褶皱时,可适度拉平;如有漏涂胶水或脱胶的,可用小竹片粘上些胶水补胶。 (四)、绘制: 绘制要求:

色彩漂亮、鲜艳、和谐,图案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