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8:03: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刘春华 张贵年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0期

摘要 介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栽植、冬前管理、春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油菜的高产、优质、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023-02

油菜是西充县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占油料作物总产的35%左右,油菜籽含油量高达35%~46%,是良好的食用油。它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同时油菜不含胆固醇,对肝脏患者等有很大的利胆功能。此外,菜油还是冶金、机械、食品、医药、化学工业的原料。菜枯含有丰富的N、P、K,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和家畜的优质饲料。油菜还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花期长,花数多,蜜汁足,有利于养蜂事业的发展。因此,搞好油菜的高产栽培对加速西充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充县油菜常年种植面积9 133.3 hm2,占耕地面积的25.7%。责任制承包到户以后,每户种植油菜面积约6 66.67 m2以上,大部分种植在高傍田和旱地的二类地。根据西充县的气候、土壤、栽培管理条件,主要种植的是甘兰型油菜,品种有川油系列、蓉油系列、绵油系列、德油系列等。

1 油菜形态和对环境条件要求

油菜是十字花科越年生作物,根系圆锥形,主根发达,枝细根较多。主根上部渐次增大,主根近地面膨大是油菜贮藏养分的重要场所。

油菜冬前茎杆各节密集一起,到次年2—3月除基部缩茎段外,伸长段各节间开始伸长,当主茎高达10 cm时称抽薹。抽薹时分枝相继长出,着生于主茎上的分枝为一次分枝,分枝上的分枝为二次分枝,依次类推,有三、四次等分枝[1]。分枝多少、大小受品种和栽培条件影响较大。一般是种植稀,营养生长期长,分枝起点低而多,反之则否。

油菜叶片形状,因品种而异。同一油菜植株上,不同部位叶形也有差异,着生于缩茎段的是柄基无叶翅,叶身短小的长柄叶,着生于伸长茎下部的是柄基有叶翅的短柄叶,着生于上部和薹茎段部的是抱茎生长的无柄叶。油菜叶片生长是互相影响的。温度适宜,肥水充足时,油菜就出芽快,叶片肥大,积累养分多,以后所生的短柄叶和无柄叶也较肥大而健壮,故适期育苗是获得壮苗的重要条件之一。甘兰型油菜越冬期要求有12片叶,能在大雪到冬至时封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才有利于薹蕾分化。在栽培上促进和控制各部叶片的生长,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是夺取油菜高产的重要手段。

油菜开春后要求较高温度,从现蕾到抽薹期,如气温高于10 ℃则现蕾后迅速抽薹;如低于10 ℃则现蕾抽薹日数就较长。油菜开花期要求更高温度,以14~18 ℃为好,气温降到10 ℃以下,开花数减少,高到30 ℃以上,虽能开花,但结实不良[2]。开花期以相对湿度70%~80%为宜。油菜主根比较长大,支细根分布广,必须有深厚肥土层才能满足根系良好发育的要求。土温高低,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油菜的生育,土温高能促进油菜生长。故在油菜生长期间采取深沟高厢、重施腊肥、中耕松土、填塞土缝等方法,以提高土温,促进油菜生长,都是有效的增产措施。 2 选用甘兰型油菜

甘兰型油菜俗称黑油菜,植株中等高大,茎有灰绿、兰绿、紫红等颜色,蜡粉较厚。叶短椭圆形,叶缘有1~5对波状缺刻。茎生叶为披形或长三角形,没有叶柄,叶基呈圆状半抱茎,花深黄色,花瓣近圆形,开花时相邻花瓣两侧相重迭。角果较长,常与花轴成直角。种子大,圆形,黑色,千粒重3 g以上,生育期为170~230 d,产量较高,含油量为35%~45%,抗病、抗寒、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 3 精选地块,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实现油菜高产的重要环节,一般以绿叶、苗高、根茎粗分别为6~7片、23 cm、6~7 mm,生长一致,没有发生病虫害,曲根,苗龄适当的植株较佳。 3.1 地块选择与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地势稍高、向阳、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地块。苗床与本田按1∶5。播前进行整地,要求田面平整,以促进苗齐苗壮。 3.2 培育壮苗

3.2.1 抓住高产播期。播种期由气候状况、油菜品种特性决定,西充县油菜一般在9月上中旬播种为佳。

3.2.2 种子处理。播前晒种1~2 d,用10%食盐水选种,剔除秕籽劣籽,然后用清水洗净待播。

3.2.3 播种。采用分厢定量播种,将种子与灰沙混匀分次播种,一般播量约为7.5 kg/hm2;播后盖一薄层细灰渣肥种,以利于出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2.4 早间定苗。为防治油菜幼苗拥挤,在1片真叶时间苗,2~3叶时定苗,苗间距8~9 cm,以免形成弱苗。

3.2.5 科学施肥。育苗施尿素、过磷酸钙、堆肥、水肥分别为75~105、375、15 000、22 500~30 000 kg/hm2作底肥,结合间定苗追施水肥15 000~22 500 kg/hm2、尿素75 kg/hm2,移栽前7~10 d,看苗酌情施一次送嫁肥。为防治油菜的“花而不实”,苗床3叶时用0.1%~0.2%硼砂或硼酸液和150 mg/kg多效唑液900~1 050 kg/hm2喷雾,以促进形成壮苗,提高产量10%~15%[3-4]。

3.2.6 病虫防治。霜霉病、白锈病、菜青虫、蚜虫等是油菜苗期的主要病虫害,其中菜青虫、蚜虫危害较重,要及时用吡虫啉粉剂150 g/hm2对水225 kg/hm2人工喷雾防治,效果好。 4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为了促进早发实现壮苗越冬高产,一定要在10月25日左右(即播小麦前)栽完油菜。移栽苗龄40 d,移栽叶龄早熟、中晚熟品种分别为4~6、5~7叶,按比例实行宽窄行(53 cm∶33 cm)移栽,栽植12万株/hm2左右。移栽前,将地整细、深度至少达20 cm,欠平,沟开好,才能开始移栽,对两季田,同时要开好主沟、边沟、四周沟,做到下雨厢面无积水,雨停沟干。整地时务必施好底肥,沟施油菜专用肥525 kg/hm2。 5 冬前分类管理

移栽后10 d左右,要充分利用温度高,及时追灌移栽后的苗,用尿素150 kg/hm2加水肥30 t/hm2,促使早生快发,壮苗越冬,同时在中期搞好中耕培地和化学除草,对杂草在2~3叶时,油菜地里有阔叶杂草和单叶杂草,可以用油菜双除、双草除净(烯草酮),一般用药900 mL/hm2对水450 kg/hm2人工喷雾[5]。两季田湿度大,容易发生白锈病、霜霉病、病毒病、菜青虫等,可用15%吡虫啉—三唑酮(叶病康)750 g/hm2对水450 kg/hm2人工喷雾,达到又防虫又治病的目的,效果好。 6 春后管理

春后随着气温回升长势转旺的可能性很大,春后不应在肥料上加码,而应当以勤松土为主,促进根系生长,以利于发中求稳,对因前期肥料不足造成的弱苗,春后早施和适当重施薹肥及巧施花肥,薹肥用人畜肥22.5 t/hm2,在薹高20~23 cm时施下[6-7];花肥用0.3%磷酸二氢钾液、0.2%硼肥液、2%尿素液3种混合液。在见花时根外喷施,同时要进行松土使其根系吸收能力增强,在开花期要及时防治菌核病,在开花盛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人工喷雾,机动对水450 kg/hm2喷雾,同时做好轮作,效果好。 7 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