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56: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年高二历史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董仲舒将天命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目的在于: 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 B、遏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 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应出自:

A、董仲舒 B、朱熹 C、王守仁 D、李贽

4、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而起的农民,这反映了他:

A、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C、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D、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5、17世纪西方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6、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小篆和汉隶大多是实用性的文字 B、汉字发展为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C、汉隶古朴凝重,魏碑挺拔有力,草书飞舞飘扬 D、宋明书法注重法度而忽略个性 7、明清时期,以大量记述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流行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扩大 D、思想控制日益严密

8、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表明了:

A、文艺复兴前后,人、神主导地位的变化

B、文艺复兴才让人们有了真正的现世生活 C、文艺复兴第一次把人放到世界和社会的中心看待

D、文艺复兴后,人在反对神的存在以及对人的束缚后的人性自由 9、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1

10、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时候能体现

这两种和谐的是:

A、老子 韩非 B、墨子 孔子 C、庄子 孔子 D、孟子 荀子 11、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的执政心法时说:“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A、东周 B、西汉 C、宋代 D、明清

12、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正确的评价是: A、有利于封建统治 B、阻碍历史进步 C、都是片面的思想 D、都是进步的思想

13、先秦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 D.无论性善性恶都主张应该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14、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反对统治者巧取豪夺,穷奢极欲,维护平民的生存权;另一学派则从绝对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进行政治设计,只为君主谋,不为天下谋。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是

A.儒家、法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兵家 D.墨家、儒家 15、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的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16、16世纪初有人主张,既然基督已经是领袖,教会就不必再有尘世的领袖,而且这个领袖不应该是罗马教廷,而应该是对基督的信仰,由此可知,他: A、主张依靠罗马教廷 B、反对教会的权力过大

C、主张放弃宗教信仰 D、反对人们仅凭信仰得救

17、理学家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 解决百姓生计 B.树立独立人格 C. 利用道德教化 D.解释世界本源

18、董仲舒将君、父、夫与阳联系,而臣、子、妻与阴联系,认为如果臣或妻凌驾于君或夫之上则阴阳淆乱,灾异也就随之发生。这主要是为了

A.树立封建君主权威 B.肯定道家阴阳学说 C.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D.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2

19、宋代的服装比唐朝收敛许多,尤其是女子服饰,衣服把身体上上下下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不多露一点肌肤在外,并且连颜色都是那种很暗淡的颜色。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强化 B.商品经济繁荣 C.理学的影响 D.市民阶层出现

20、“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这说明中国古代历法 A.以数学发展成果为依据制定 B.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C.带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 D.体现天文学的最高成就

21、“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新技术。它们被统治者看中,得到重视,从而提高和完善以至推广使用。反之,对统治者利益相关不大的技术发明则要遭到阻止和扼杀。材料主要说明

A.科技应用受统治者意志影响 B.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C.生产实践是科技发明的源泉 D.四大发明是中国传统科技的最高成就 22、“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对这种“文学形式”表述准确的是

A.能配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 B. 节奏感强,注重铺陈排比 C.语言通俗易懂,揭露现实黑暗 D. 句式齐整,适于言志述怀

23、普罗塔哥拉曾说“知识就是感觉”;苏格拉底则提出“知识即美德”。两者的共同点是 A.彻底否定了自然哲学 B.冲击了封建神学理论 C.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D.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24、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25、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

26.美国宇宙学家保罗·戴维斯曾说:“生命由原子造就,而原子是按照量子机制行事的。”“生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一些量子的‘把戏’,如果这样做能够赋予它优势的话。”从中可知,其认为( )

A.生命进化是量子“把戏”的结果 B.量子机制赋予了生命进化的优势 C.生命进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程 D.量子理论可能适用于生命科学研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