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昆明市富民县普岗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测试卷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1:58: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年昆明市富民县普岗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测试卷一

一、单选题

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

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 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 2、在解决问题时,强调速度而非精度的认知风格是(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3、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4、一个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朋友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 )

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5、学生之所以能运用课堂所学的定理和规则解决课后的具体问题,是因为学习中发生了(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正例 B.反例 C.命题 D.案例

7、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

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8、“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下列哪项对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9、小红在阅读课文时,对其中重要内容作划线标记,运用的是学习的(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0、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将当天所学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种学习策略是( )

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B.复述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监控策略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有结构良好的问题的是( )

A.建筑设计 B.剧本创作 C.技术革新 D.演员根据剧本表演角色 12、学生原本是去劝架,但很快也变成了斗殴者,这主要是他的哪种道德情感被激起的表现? (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集体主义情感 13、当学生表现出期待中的良好行为时,教师发给他们小红星、盖字的卡片或特制的塑料卡,让其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再兑换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或活动。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就是( )

A. 行为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自我控制法 14、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的方法叫( )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代币奖励法 D.示范法 15、在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 )是最高水平的认知领域学习目标。 A.知识 B.应用 C.评价 D.综合

16、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率达到90%,则说明动作技能达到了( )目标

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17、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

A.群体气氛 B.群体规范 C.群体凝聚力 D.人际关系 18、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根据班级特点,建立一些常规,以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 自我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19、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种管理利用的是(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从众

20、在初中新生入学后,学校想了解学生的外语程度,以便安排教学,需要什么测验?(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二、填空题

1、观察者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自己也受到强化,这种强化被称为________。 2、抑郁症是以________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课堂问题行为表现为两类,即扰乱性行为和________ 。

4、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______,那么对各单元测验的解释就是______性评价。 5、罗森塔尔等人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

1、儿童认知差异有何教育意义?

2、简述斯金纳操作条件理论及教育意义。 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4、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5、小蒙是某校初三学生。他上课总是全神贯注,作业也总是认真完成。但是,他的成绩并不很理想。在考试前,他经常会告诉同学,自己学习了多长时间,他对学习

内容掌握有多么好。可是考试结果总是与他的努力成反比。他的工程师母亲发现他不存在智力方面障碍,动机也不存在问题。请你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加以分析。

四、论述题 1、论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分歧及其原?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B。 2、【育萃专家解析】A。 3、【育萃专家解析】A。表扬是一种正强化。

4、【育萃专家解析】C。 5、【育萃专家解析】(A.顺向迁移;)C . 一般迁移。 6、【育萃专家解析】A。 7、【育萃专家解析】B。

8、【育萃专家解析】C。 9、【育萃专家解析】B。 10、【育萃专家解析】(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B、复述策略。 11、【育萃专家解析】D。演员根据剧本表演角色。其它的属于创造发明之类,是结构不良的问题或无结构的问题。 12、【育萃专家解析】A。直觉的。指身临其境而产生的。 13、【育萃专家解析】C。 14、【育萃专家解析】B。 15、【育萃专家解析】C。超越原定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判断。 16、【育萃专家解析】D。习惯化。学生能下意识一、有效率地各部分协调一致地操作。

17、【育萃专家解析】B。 18、【育萃专家解析】A。 19、【育萃专家解析】B。 20、【育萃专家解析】C。配置性评价,即准备性评价,摸清学生现有水平以便安排教学。

二、填空题 1、【育萃专家解析】替代强化(间接强化)。 2、【育萃专家解析】持续性。 3、【育萃专家解析】心理问题行为。

4、【育萃专家解析】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5、【育萃专家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

三、简答题 1、【育萃专家解析】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育萃专家解析】斯金纳任何学习和行为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因而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控制行为。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包括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之分。另外,还提出了消退和惩罚等规律。 意义:总之,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为教师分析、认识学生的行为,矫正学生的某些行为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运用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并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 3、【育萃专家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会降低。同时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学习效果也影响学习动机。此外,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与很多因素有关。因此教师一方面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其它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4、【育萃专家解析】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5、【育萃专家解析】可能是学习策略的不当使用。学习策略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小蒙可能学习策略水平较低,应对他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训练时应遵循主动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可采用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训练模式以及合作学习模式来进行。

四、论述题

1、【育萃专家解析】答:(1)柯尔伯格与皮亚杰在理论上的分歧 在皮亚杰看来,7、8岁以前的幼年儿童,其道德判断之所以是他律的,是因为尊重权威的强烈情绪使他们感到自己无法判断是非,只能依从成人的制裁和命令;幼儿对行为赏罚的判断,也只是由于他们感到成人对行为赏罚具有一种权威的缘故。柯尔伯格则认为,幼儿除了知道父母比自己更有力量外,就不知道什么叫尊重权威,他们几乎完全没有任何关于规则的概念。至于幼儿认为违犯规则要受罚,不过是反映一种趋乐避苦的实在主义的和快乐主义的愿望,远不是什么对成人的观点的高度尊重。 皮亚杰认为,如果儿童能够进行纪律判断,他的道德品质就达到了成熟水平。但在柯尔伯格看来,到达成熟的标志是能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而这种道德推理能力经过青年期直到成年早期一直是在发展变化、日趋完备的,因而10---12岁儿童的道德品质,远不是充分自律的和成熟的。 (2)柯尔伯格与皮亚杰分歧的原因 第一,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二级水平并不能全部包括青少年以至成人的道德发展水平。 第二,与第一条原因相对应,皮亚杰的对偶故事也不是用来限定青少年和成人道德推理概念的适宜方法。 第三,皮亚杰划分道德阶段所依据的两个范畴和六个维度都不足以反映青少年和成人的复杂的道德经验。

五、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