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3:51: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作者:刘小忠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12期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观察力的要求。需要数学教师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在内容上和教学手段、方法上进行指导,并根据课堂授课的内容,注重因材施教,适时地加以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观察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4-0156-02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观察力的要求,这一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的始终,并且还需要数学教师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在内容上和教学手段、方法上进行指导,根据课堂授课的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并适时地加以培养和训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观察兴趣,在观察方法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提升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观察力其实就是在教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有意识地对所呈现的课程内容中的数字、图形特点的寻找和感知,对数学符号、有意义的字母、所列举的数字和相应的文字表述的数学关系式、结构式等数据和内容进行的观察。 一、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观察能力

要达成教学目标,就应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观察中具备相应的观察能力。初中数学大纲强调:要通过初中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分析一定数量关系,能根据基础知识分析简单的几何图形,能根据一定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运算,能对有效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有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整合、逻辑推理的能力。

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数学观察能力,这种观察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分先后、分阶段的主动感知活动,并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加工。学生在观察数据和图形的过程中,对于所获取的信息要进行再处理,通过观察得出认识,根据认识形成思想。只有通过敏锐地观察,才能提高数学应用技能,使数学素养得以养成。

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的培养都需要以观察能力为基础。尤其是在几何图形中,需要手、眼、脑多感官的联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实,现在的初中生数学分数普遍偏低,数学能力绝大多数都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观察能力滞后,没有做到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因而大大降低了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老师原计划的教学方法不能得到充分地运用,不得不改为传统的讲述式。由于要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只能是老师在课堂上代劳,该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的都由教师讲述了,学生只是接受了现成的结论,所以总是容易忘记。形成恶性循环的结果就会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上不来。

可见,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托,要大面积提高课堂数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狠抓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笔者经过最近这些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大胆尝试过许多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有效途径。现将可以推广的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观察

“我想学”、“我要学”要比“要我学”的效果好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力比外界强加的驱使动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愿意去观察,发现新的数字和图形的信息,才会对新的特点和性质进行捕捉。所以,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着重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比如,笔者在讲苏教版《数学》初一代数第二册第六章“整式:完全平方公式(2)”时,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等式:(a+b)2=a2+2ab+b2,(a-b)2=a2-2ab+ b2,然后让学生观察两等式的异同,激励每一个同学发言,最后形成一致结论:左边括号内与右边第二项的符号不同;联系是左右两边的结构分别相同、第二项的符号与左边括号内的符号相同。

再如,让学生仔细观察数学问题,并在观察后,能够解答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对学生展示了以下信息:已知X1、X2分别是方程X2+(K+2)X-1=0的两个根,且13X-11X1=X2,求K的值。笔者让学生观察获取这一组信息,只是启发他们观察思索,并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①X1+X2=-(K+2);②X1X2=-1;③13X-11X1=X2,学生通过对有效的信息的观察,进行归纳和再处理,笔者只是让学生注意利用“根与系数运用时的特性——对称性”观察:第一,③式中的X1与X2的指数是不是相等;第二,可否用X1的倒数表示X2;第三,通过②③等式的变形,能不能表示成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这些细微的变化是必须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解决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在无形中增强了数学学习、探究的自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观察,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观察能力。 三、适时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观察的方法大致有:一般?邛特殊;特殊?邛一般,以及对比等方法。观察也不是盲目的,在观察之前,首先要制定观察计划,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写数据观察记录,便于事后对材料进行整合。

初中生对于提供的素材进行观察的能力还不够,他们对材料还不能进行整体感知,需要教师适当地加以指导和点拨。因此,教师在提出观察要求之前,要给学生提出观察的目标,这样,学生在观察时才会更有针对性,同时还能节省很多课堂教学时间。

初中生很难将观察到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所以必须要将观察的内容分出先后顺序和层次,而教师则应要求学生反馈每一个层次的观察结果。这样,才能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汇总收集的信息,以便于处理,从而为下一步的观察做好铺垫。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加强生生互动,即小组讨论和探究合作,以保证观察内容的精准。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养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在备课时就加以重视,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此,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数学观察法,并内化为数学能力,最终形成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子兴.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