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37: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将进酒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节奏的轻重缓急。 2.培养学生因声求气,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3.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的内在情感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2.体会李白的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三、书目推荐: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份,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思空尽情翱翔,因酒而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而喝酒作诗中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同学们可以去读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寻李白》,其中这几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很有特色。 四、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2、背景资料补充

《将进酒》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李白的《将进酒 》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现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

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二)字词梳理(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并注意字形 (1)岑( )夫子 (2)将( )进酒 ..

(3)钟鼓馔( )玉 .

(4)宴平乐( ) (5)恣( )欢谑( )(6)千金裘( ) ....(7)将( )出 (8)径( )须沽( )取对君酌( ) ...(9)莫使金樽( )空对月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将进酒( ) .

(2)会须一饮三百杯( ) ..(3)钟鼓馔玉不足贵( ) ..(4)钟鼓馔玉不足贵( ) ..

(5)斗酒十千恣欢谑( ) ..(6)径须沽取对君酌( ) ..3.背诵诗歌,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句子。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3)人生得意须尽欢,。 (4),千金散尽还复来。 (5),但愿长醉不愿醒。 (6)陈五昔时宴平乐,。 (7)主人何为言少钱,。

(三)阅读指导(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将进酒》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诗情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这首诗感情变化明显,我们要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出来的不平之气。 (四)文意概括

1.列举本诗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答:

2.在饮酒欢乐中,表现出李白的什么心理品质?

答: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语言品析:

1.试分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四句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答: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路点拨:注意了解诗人的诗歌风格及本诗的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