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龙遇奇任巡按的圣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7:47: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原文] 巡按两淮敕命

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封疆大臣【1】有長城之寄,秦楚【2】兩城古難治之邦,惟懷遠猷克荷重。任爾巡視两淮【3】鹽政.前巡按陝西等處【4】,湖廣道監察御史龍遇奇,發身科第擢績循良【5】,三楚乃華夏之沖,既德治【6】乎。蠻荊三秦,近獗犹之地,亦威震【7】夫西戎。督理兩淮,宜鄙官山煮海之管子【8】,糾察各道當調羹和鼎之傳說【9】,*心膂股肱之責,盡致主澤民之道。該巡地方所轄官吏,有貪酷不法,大則奏聞處治,小則究訊栽決,邪則俱觸勿添。獬豸【10】之冠,功則俱擢可托帶礪【11】之寄,盡職報國,公而忘私。朕躬有過,仍許遠諍。邊方告警便宜保障。 欽哉

廣運

萬曆四十四年十月 日 敕

之寶

(抄录于《圹南龙氏宗谱》

* * *

[译文]: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家对封疆大臣的寄托,就像对万里长城的寄托一样。秦(陕西)楚(湖广)两地自古以来,就是难于治理的地方,惟有胸怀远大,有谋略能承受重负荷的人才能治理好。现在任命你——前巡按陕西等处(即陕西,延绥)、湖广道监察御史龙遇奇,巡视两淮盐政。

龙遇奇出身于科举及第,在金华县令六年任上,因为官奉公守法成绩斐然而提拨;三楚乃华夏之要冲,古称为蛮荆,民风粗野强悍,龙在湖广道期间,直辖湖广提刑按察司,监察湖广省百司官邪之,将遵纪守法及行为规范变为一种自觉,开始由法治转为德治理了;三秦,与西北凶猛的游牧民族接壤,百余年来这些民族频繁侵扰中原,狼烟四起,龙遇奇按抚峡西后,威震西域各部族,使百年边患得到平息。

这次监督治理两淮,你要鄙弃“官山煮海”的管仲,他虽然使齐国国力大盛,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的名相,但他爱财,爱权,爱享受,是一个有污点的人,是不值得大力倡导的; 应该效法调羹和鼎的贤相伊尹,为国为民,纠集各方人才,汇合各种力量,调和各类利益。成为赤心为国之脊梁,担负起辅佐君主之股肱责任;要尽力引导、辅佐,促使帝王的恩惠广施于民。 你所督理两淮,巡视地方的所辖官吏,有贪官酷吏不法之徒者,大则奏闻处治,小则究讯栽决;奸邪俱备者不予保留。一个真正的御史,都具备“临大节不挠,伏铁质而不辞”境界,不论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可以寄托他们能尽职报国,公而忘私。朕自身若有过错,仍许可你直言远诤规劝。若边方告警,准你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以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不受侵犯和破坏。 钦哉

* * *

[备注]

注1. 明清两代的布政使、按察使、总督、巡抚,亦作疆臣、疆吏。因皆系皇帝亲自任命,总揽一省或数

省军政大权,镇抚一方的要员,所以把他们与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相比拟,故称。这里是指龙万历四十二年任陕西巡抚

注2. 战国时期,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为三楚 关中一带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发源地。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退出,让秦将章邯、董翳、司马欣接管秦地: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这就是\三秦\的由来。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后,关中被分为三个郡:京兆、左冯(ping)翊、右扶风。现将中国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蛮荆 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即春秋楚国的地方。这里亦是指湖广省。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亦指这一地区的人粗野,强悍,蛮横(h坣g )不讲理。 注3..宋熙宁后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简称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即,江苏长江以北淮河南北的大部地区淮阴和淮安的合称 注4.龙遇奇于万历四十年(1612)任陕西巡按,四十二年任陕西巡抚,四十三年末赴延绥稽查当年边防失败原因,四十四年任延绥巡按。

注5.龙遇奇于万历二十九年中进士,万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任浙江金华县令。

注6.德治是人类社会用道德控制和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一种手段。主要通过榜样示范、道德礼仪、教化

活动、制定乡规民约和宗族家法、舆论褒贬等形式实现。

注7.万历四十四年,河套一带蒙族四十二部落诸酋,号称十万大军,又仿效往年,来边侵扰内地。延绥

巡按龙遇奇,在敌众我寡,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险情下,向苑马寺借银五万,就近解决给养,周密部署积极的防卫战略,有力地挫败了来敌。最终迫使蒙部哀恳深悔前过,相继攒刀立誓,献罚九九(部落中罚驼马牛羊数也)。

西戎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周人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西戎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注8.管子(前725-645年),即管敬仲,春秋初期颖上人。名夷吾,字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经济学家、哲学家。 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礼崩乐坏”、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几经人事变换的管仲终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在管仲相齐的四十年间,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军事、政治、税收、盐铁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齐国国力大盛。他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孔子曾言:“管仲之器小哉。”

注9.伊尹,名伊,一说名挚,夏末商初人。一说商时有莘国(今山东曹县北)人,一说出生于莘之野(今

河南省栾川县),一说出生于空桑之野(今山东省东明县),曾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他从汤的滋味说到治国的大

道(即,”调羹和鼎”传说),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成就商汤六百年天下。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因其母亲在伊水河(今栾川县伊河)附近居住,故以伊为氏。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注10.獬豸(xie zhi 谢志),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

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的象征。后来被战国时的楚王所捕获,照其形象制成衣冠。秦灭楚国后,将该冠赐给御史佩戴,

遂称为“獬豸冠”(汉 杨孚《异物志》)。

注11. 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河是指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