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美玉》教案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4 20:43: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原美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玉器,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创造的艺术成就,进而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2)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玉器的鉴赏,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培养感觉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举例法、讨论法、比较法体味不同时期玉器的发展和审美追求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玉器在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运用。 (2)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难点:

玉器是珍贵的工艺品,学生平时不易接触到,并且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环境,要对古代的礼制作初步介绍。

教学内容

(1)通过古代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2)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和氏璧”的渊源)

通过向同学们简要讲述和氏璧的由来及价值以发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科内容——古代玉器艺术。(据文献《韩非子》、《新序》记载,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游玩时,恰逢一凤凰落在一青石之上,大喜。自古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所以卞和就捧着这个璞玉去见楚厉王,不为玉工所识,卞和因此失去左脚;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再次献宝,又失去右脚;武王死,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泪变成了血。文王得知,遂命人开此璞玉,果然开出了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后经秦始皇开凿为传国玉玺代代相传,直至流失??)

二、玉石之分——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天然的色彩和光泽,让人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的区分开来,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将这类石材称作“玉”。可以说是劳动创造了美,促使了玉石之分。 将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重要发展。 三、玉器艺术的发展

史前时代——先秦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低潮)——宋元时代——明清时代(鼎盛时期)。

四、玉器艺术欣赏——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1.良渚文化的《兽面纹玉琮》 思考:(1).玉琮是用来做什么的?

(2).兽面纹玉琮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3).从玉琮的工艺上看,体现了什么样的的审美意识? 2.红山文化的《猪龙玉雕》

思考:(1).从玉猪龙的造型上看,给你一种什么样的直观感受?

(2).你觉得玉猪龙的价值在何处?

思考:这件玉龙与你脑海中龙的形象相比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 五、“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意义

古人爱玉,并非纯粹是因为外在的美丽,而是重其内涵,因为玉器是一种品德的象征。人们佩玉在身,以此自勉自比,作为自己的人生启示,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越规出格,所以自古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礼记》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诗经》也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