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1.1 走进神奇拓展素材 (新版)沪科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4:09: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走进神奇

参考资料: 1、甲骨文 “磬”(图1-10),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石头上分叉的笔画有时被解释成悬挂它的绳子形象,又被解释成某种形式的装饰品。磬和耳组成了“声”字,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2、纳西族象形文字 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气蒸发,以便达到晒干的目的。

再如纳西象形文字“日出”,字的上部为太阳,光线向上,字的下部为山,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曙光”,好似日光淋浴万物;“日光所至”,太阳光好似有脚,可以行走;“夕阳”,即日光的脚弯而无力了,说明夕阳没有正午的太阳那么厉害了;“日落”,即疲乏的太阳隐退到山后了;“暮”,即太阳休息,一天结束了。

3、雕刻玉版

1987年盛夏,考古学家于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发现了一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墓地,其年代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在该次考古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摆在墓主人胸部的雕刻玉版和玉兔。

这是一套人们从未见过的史前仪具,玉版呈长方形,剖面略呈拱形,长11cm,宽8.2cm,通体呈黄色,内外两面精磨。两短边各钻五个圆孔,一条长边有九个圆孔,另一长边则钻有四个圆孔。玉版正面雕琢有复杂的图纹,中心部位刻有两个同心圆,圆是心琢制一方八角图像,两圆之间以直线均分八区,每区内各琢一叶脉纹矢状标分指八方,外圆之外又琢四个矢状标分别指向玉版四角。

四方与五位是方位的基础,八方和九宫则是前两个概念的进一步延伸。玉版图像分内外四重,中心刻洛书八角,这是玉版图像的核心所在,其外的三层图像都是为这一主题布设的。洛书的八角正指东、南、西、北四方,既是四方五位的模式,又隐含着八主九宫的内蕴。

玉版中央布刻圆形像天,外廓方形像地,侧面呈拱形像天穹,只是天盘与地盘沿未分离,这表现了比较原始的天圆地方的思想。

4、巨石阵(或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它位于英格兰阿母斯伯雷镇西面约3000m处。根据考古年代测定,它大约建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了千年之久。建筑中包括从300多千米外水陆兼程运来的80多根重5t多的青石柱,以及从数十千米外运来的重达45t造石门用的大块砂岩。巨石阵外围有均匀排列的56个坑穴,可能是用于立标杆的坑洞。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尔德、霍金斯借助电子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巨石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

1

升起的太阳必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5、哥白尼与伽利略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托勒玫的地心理论。该理论指出:地球是球形的,处于宇宙的中心,诸天体都围绕它旋转不息。这正是像《圣经》上告诉人们的那样,地球是上帝创造的宇宙中心。因为与《圣经》不谋而合,托勒玫的地心说被教会用作天主教的教义基础,受到教会的保护和宣传,从而成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自然哲学。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5世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之时。哥白尼在书中指出,地球绝非像托勒玫所说的那样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一样都围绕太阳旋转。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无疑,日心说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它的寒光已经向地心说发出了严正的挑战,天主教的地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动摇。于是为了保持天主教的绝对权威,教会对哥白尼学说及其支持者开始了最严酷的压制和打击。

哥白尼(1473~1543)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他原先是一位神父,但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他意识到《圣经》及托勒玫天文体系中的错误,地球根本不是什么宇宙的中心,它只是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变通行星。1943年,在哥白尼去世前,他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了。他在书中提出了日心说,从而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已经双目失明的哥白尼抚摩着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说:“我终于推动了地球。”同年7月26日,哥白尼逝世。

1564年2月15日,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西北部比萨城里一个衰落的望族家庭。1574年,10岁的伽利略随全家迁居佛罗伦萨,1579年伽利略的父亲将其送进一所教会学校,在该所学校伽利略热衷于学习宗教和哲学,以致曾决心献身宗教。然而伽利略的父亲却希望他恢复家业,因此1581年,17岁的伽利略进入比萨大学开始学医。但后来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使他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数学。虽然伽利略由于家境原因被迫退学,但他却在25岁时被应聘为该校的数学教授。伽利略直言不讳的个性使他在学校并不怎么受人欢迎。但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他继续不断地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提出挑战,这一切使其在比萨大学树敌太多。在伽利略之前,几乎没有人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某一观点或理论的正确。人们认为所有科学问题,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而伽利略却注重以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传说在1951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的塔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塔下站满了来观看实验的人。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

伽利略阅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该书所陈述的观点及理论给伽利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伽利略的研究兴趣也逐渐走向了天文学,他是第一个将望远镜对准天空的人。他的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写出了《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学说的对话》一书,此书出版后引起震动。1632年,教皇下令将年已68岁的伽利略押上法庭,最后遣送回家乡阿塞特。晚年,伽利略又写了《运动的法则》。1637年伽利略失明,1642年1月8日逝世。347年后的1979年,罗马教皇正式承认对伽利略的审判是不公正的。

6、牛顿

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科学巨匠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叫乌尔斯索普的小村庄。3个月时,父亲因肺炎而去世,3岁时母亲改嫁,牛顿便于

2

年迈的祖母相依为命。所幸的是乌尔斯索普的大自然给了牛顿童年的乐趣和创造的灵性。在上剑桥之前,牛顿像一只乌尔斯索普起飞的风筝,他飞得再远,飞得再久,也总离不开乌尔斯索普的牵系。16岁时,他又回到了那里,帮助家里务农。这一年,英伦三岛遭受了猛烈的暴风雨,牛顿做出了令人吃惊的举动,他没有按照吩咐去照料家舍,而是趁着狂风测量风速。在庄严的毕业典礼上,使托克中学的校长夸赞牛顿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1661年,牛顿在使托克中学校长的保荐和舅舅的多方联系下进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牛顿将自己一生的成就写进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等。他后来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727年3月14日,牛顿去世。英国诗人波普在他碑铭写到:“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空;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使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7、爱因斯坦与玻尔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降生在乌儿姆城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爱因斯坦的父亲具有极高数学天赋和很深的文学造诣。大约5岁时,父亲给爱因斯坦一枚指南针,爱因斯坦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即使到了晚年,爱因斯坦还对童年时的指南针记忆犹新,说:“指南针对我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爱因斯坦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将音乐带进了家庭。爱因斯坦6岁开始练习小提琴,随后又学习钢琴。在他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的时候,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艺术造诣。伟大的音乐也塑造了家因斯坦伟大的品格。他不仅创立了深奥的理论,而且他的人格魅力也同样震撼着人们。

从1926年开始,爱因斯坦与玻尔的哥本哈根学派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学术之争。这个学派研究新的理论——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理论涉及一些新的见解。如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认为运动中的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确定,时间与能量也不能同时确定。爱因斯坦不完全接受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理论。他总是试图举一些反例证明玻尔等人理论的缺陷和错误,但都被玻尔一一化解。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争论。这场战争论澄清了许多概念问题,使量子力学更加完美。他们的学术之争并未影响爱因斯坦和玻尔的友谊。他们同为物理学的泰斗,互相尊重、互相促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