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朝的统一(讲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19:32: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9课 秦朝的统一(讲稿)

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秦朝的统一。(P)首先,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叫做《大地在我脚下》。(P)〃〃〃〃〃〃听完了这首歌,不知道刚刚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句歌词:“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P)那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秦始皇)对,(P)就是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在我们学习之前,同学们有了解秦始皇的吗?有哪位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吗?没关系,随便说说都行。(P)秦王嬴政姓嬴名政,他是秦庄襄王之子,13岁的时候就做了秦王,当时由于年龄小,由仲父吕不韦辅政。22岁亲政后,发现宦官嫪毐和相国吕不韦的权力很大,于是以果敢的胆量一举歼灭了两个集团,杀死了嫪毐,免除了吕不韦的职务。之后,任用李斯、王翦等,以非凡的气魄,大刀阔斧地进行统一战争。到他29岁那年,即公元前230年,他就开始了“扫六合”的行动。好,我们在了解了秦王嬴政之后,(P)今天就围绕“统一”这个词来看看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和巩固统一的。

首先,(P)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完成统一,就是书上的第一部分,秦王扫六合。秦王扫六合这句诗呢出自诗仙李白的《古风》,(P)我们一起来看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大家看一下50页下面的注释,“六合”原指天、地、东、西、南、北,此处与天下同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壮。(P)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秦国具备了那些扫除六国、统一天下的时机和条件呢?(1、统一的条件)(P)同学们觉得,要与六国进行战争,最需要什么?<那你们觉得要打仗最需要什么?>(钱,军队)对,那钱、军队从哪儿来呢?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商鞅变法。秦国自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之后,逐渐富强起来,(P)所谓“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就是说商鞅变法之后啊,秦国兵多地广,民富国强,(P)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秦灭六国时军队的强大阵容。这样啊,秦国就成为战国后期“七雄”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诸侯国。

(P)有了军队和金钱后,还需要一套正确的策略,秦国发展了一套“远交近攻”的策略,什么是“远交近攻”呢?就是打败及削弱靠它最近的国家,而暂时对东部较远的国家持友好姿态,并用大量的财宝贿赂其大臣,从内部对它们进行瓦解,等自己足够强大后,有再去攻打他们。这两点都是从秦国自身来看,就下来,我们从六国方面来分析。

(P)从六国来看,它们各自的实力不足以对抗秦国,但是,它们没有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秦国,这样就容易被秦国各个击破。

我们再来看看老百姓是怎么想的,各国的纷争,给人民带来了很多的灾难和痛苦,大家想想,普通的老百姓就想种点几亩地、养点儿牲畜,过安定的生活,因此,他们渴望和平统一,结束分裂割据,统一是民心所向啊,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样呢又给秦国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既然有了这么多有利于秦国统一的条件,那么毫无疑问,统一的重任就落在了秦国身上,而秦王嬴政恰是一位比较有才的君主,能够任用贤才。(P)秦国的大臣李斯就这样对秦王说:“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就是说:“大王啊,现在秦国很强大,再加上你又是如此的贤能,就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我们足以消灭六国,成就帝业,统一天下,这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啊。”秦王就扛起了这一历史重

1

任。在公元前230年的时候,秦王开始了“扫六合”的行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扫六合”的?(P)

(2、统一的过程)(P)这是一幅秦灭六国的示意图,结合我们刚刚讲过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同学们觉得秦国会先灭哪一个国家呢?(韩国)非常好,就是离秦国最近国力又较弱的韩国。接下来赵国被灭,然后依次是魏国、楚国、燕国,(P)最后,在公元前221年的时候,齐国被灭,秦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并且定都咸阳。大家要记住公元前221年这个时间,在此之前秦被称作秦国,在此之后,秦就被称作“秦朝”。(P)我们来看一下秦朝统一后的疆域,最东边濒临哪里?(东海)最西边是陇西,即今天的甘肃境内,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大家在了解了秦朝完成统一的情况之后,你们觉得秦的统一有什么意义?(3、统一的意义)(P)大家结合50页正文第二段先思考一分钟,然后回答我的问题。(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P)回答的很好,还有没有人补充?……没有啦?同学们来想想看,你们是愿意生活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呢,还是愿意生活在和平统一的年代呢?(和平时代)毫无疑问,我们当然是愿意生活在和平时代。(P)而秦朝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这就是秦朝统一的另外一个意义。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在完成统一之后,它又是如何来巩固统一的呢?(P)秦王嬴政可谓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以他为首的领导班子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巩固统一。(二、巩固统一)我们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来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首先,我们看看他在政治方面做了什么?(1、政治措施)

(P)秦王打下了江山,心里高兴啊,觉得自己创下了前所未有的伟业,他想通过一些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伟大。于是他建立了一套皇帝制度。首先他想到了称号问题,他说:(P)“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就是说,我现在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称呼,就不能将自己的功绩名垂史册,于是他就召集大臣们商议,该用个什么称号好呢?同学们认为什么样的称号比较符合他的身份和功绩呢?(皇帝)对,那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称号呢,因为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他就用“皇帝”取代了“王”这一称号。作为秦朝的第一个皇帝,他自称“始皇帝”,因为他不仅要自己当皇帝,而且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做皇帝,依次称为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以后,皇帝就自称“朕”,大臣们就成皇帝为“陛下”,这个大家肯定都知道吧,电影电视剧里边儿经常见到。秦始皇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国家的重大事务都要由他来决定。可是,全国的事那么多,他一个人管得过来吗?(管不过来),那他该怎么办?(找帮手)(若学生不答,我问:那如果你们遇到没办法自己解决的事情,你们会怎么办呢?肯定是要找人帮忙,对吧。)秦始皇很聪明,他知道凭自己一人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做完,他决定找人来帮忙做。经过考虑,(P)他决定建立一套行政制度。他在中央建立了一套行政制度,在(P)中央设置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位,我们简称之为“三公”,大家看一下51页第二段,然后告诉我“三公”分别管理什么?(P)(丞相管理行政,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回答的很正确,丞相管理行政,就是处理政事,太尉管理军事,比如招兵买马啊、打仗啊就由他来太尉来管理,御史大夫管理监察,比如看看官员有没有高贪污腐败。他们是秦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由皇帝任命,病服从皇帝的命令,他们就构成了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有人帮皇帝管理中央了,地方当然以需要人来管理。可是,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2

呢?(P)中央的各位大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假如你们就是当时的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呢?(郡县制)对,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他把全国分为36个郡(后来扩展到40多个)郡下面又设置了县。郡的长官称为郡守,县的长官称为县令。他们都有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这样,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就被大大的削弱了。大家看看52页的地图,有几个重要的郡需要大家记住,最北边的辽东郡,最西边的陇西郡,南边的象郡,当时成都一带属于蜀郡,重庆一带属于巴郡。好了,大家了解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之后,你们觉得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呢?大家先讨论一下。首先,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有绝对的权力,也就是说,行政、军政、财政等大权,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他集国家的权力于一身。皇帝之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构成中央政府。这种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我们把它叫做“专制主义”政体。中央政府之下由郡守县令等构成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管理上独立性强不强啊?(不强)……对,不强,书上51页正文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中央和地反的重要官吏都有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就是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它都要严格服从皇帝和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这个“绝对”就体现了自下而上的集权特征。所以,我们把这种地方受制于中央的管理体制叫“中央集权”。归纳起来,此时秦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政治制度建立了,国家要正常运行还需要钱,钱从哪儿来呢?秦始皇又制定了一套经济措施,至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