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4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9:48: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溪谷 D.山脊

6.北宋状元沈晦曾在松阴溪畔吟唱出这样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亲)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根据诗句判断,该流域古村落多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比较闭塞 C.旅游开发落后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溪谷中,主要是因为溪谷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发展。第6题,从诗句可知,该地交通比较闭塞,人口较少,人为破坏较小,使古村落保存完好。

7.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自然景观优美 D.开发历史悠久

古生物化石 三叶虫化石 恐龙化石 哺乳类化石 年代 老 ↓ 新 (1)a—b—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为________,它是由于岩层受________而形成的。 (3)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表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

(4)若要在该地钻探石油,则应选在________(填字母)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背斜 地层中间老而两翼新 (2)褶皱 挤压 (3)沉积

(4)b 原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高考题组

(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第8题。

8.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答案 C

解析 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岩层断裂,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使该矿物存在于岩浆岩中。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该矿物到达河滩泥沙中,故C项正确。

(2015·浙江文综)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10.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答案 9.C 10.A

解析 图中显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运动的方向。第9题,首先根据图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选项错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地,B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故D选项错误;背斜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成为谷地,故C选项正确。第10题,图示地质构造剖面图中,岩层层次结构明显,虽然地壳水平运动产生了断裂带,但没有岩浆喷出,故没有岩浆岩,流纹岩、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属于岩浆岩,故B、D选项错误;而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也是变质岩,而此处没有发生变质作用的高温高压条件,也就不能形成变质岩,故C选项错误。“飞来峰”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岩石是沉积岩,石灰岩、砂岩均属于沉积岩,故A选项正确。

B.花岗岩 流纹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2016·山东文综)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第11题。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C 新 ↓ 老 S D 观测点坐标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11.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答案 C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判断C-D-S-S-C-D岩层年龄由新到老,然后由老到新,即中间老、两翼新,由此可判断地质构造为背斜,选C项。其中A项只是岩层倾斜,不能判断地质构造;B项岩层年龄顺序与题意不符,不正确;D项为向斜,不符合题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华北某地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13.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甲地区基岩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不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A项错误;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乙地地势低平,B项错误;丙地位于冲积平原,相比丁地土层深厚,C项正确;根据图中引水渠水的流向为自北向南可以推断丁村比丙村地势高,地下水埋藏深,故D项错误。第13题,由图示中的河流流向和指向标可以确定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项错误;山前平原为冲积扇,河流沉积作用明显,B项错误;洪积扇的面积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降水量、河流含沙量、地形等因素有关,C项错误;引水渠人工开掘并进行引水,属于通过蒸发与地表径流环节参与水循环,D项正确。

14.(2015·广东文综)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答案 A

解析 该区域冬季漫长,受到冻融作用的强烈影响,阳坡冬季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比阴坡多,昼夜温差比阴坡大,导致冻融作用比阴坡大,而冻融作用越强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因此居民点阴坡多于阳坡。阴坡为北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候寒冷,不利于牲畜越冬;采光条件差。

15.(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材料与图示信息,M地处于(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下游,据此推测,该处沙丘的形成与河流堆积作用有关。同时该地风力较大,风力堆积也是原因之一。第(2)题,这是一开放性问题。答题关键是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并达到观点与论证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