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21:34: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注:
S:《社会学概论新修》 W:《外国社会学史》
D:《同等学历大纲》 X:《数据属性分析》 Y:《社会学研究方法》(袁方) 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1996年
96年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4’*10)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S 109)
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者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又称为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获得的社会角色,先赋与自致的区别是相对的。 2、群体凝聚力(S151)
也称作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群体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群体内聚力的发展一般表现为人际吸引,成员对规范的遵从,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觉看成是自己的目标的一部分,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个人、群体与环境等方面。 3、扩展家庭(S170)
扩展家庭是主干家庭与联合家庭的合称。主干家庭指:父母(或者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联合家庭:指父母(或者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包括子女成家却不分家。
4、刚性结构(S232 D90)
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位相关性,或形象地说,社会成员在多元分层空间的分布呈现集束状态。一个刚性结构的社会,其社会不平等,被称为累积性不平等。
5、迟发展效果(S346 D455)
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起步比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美国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为“迟发展效果”。
6、题器(S491)
题器是问题和答案的全称,是问卷的主体内容。器者,工具也,题器即是作为研究者的调查工具而设计的具体问题,调查者据研究目的提出理论假设并确定了指标体系后,进一步就是要将指标体系分成一道道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题器。题器要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与排误性。 7、“社会交往形式”(齐美尔)(S86 D170)
在齐美尔看来,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相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社会交往形式是齐美尔规定的社会学的独特视角,齐美尔开创了形式社会学。 8、“反常分工”(杜尔克姆)(D209)
杜尔克姆认为,如果社会分工在破坏了传统机械联合纽带的同时,未能及时创造出新的联络方式,便会引起社会动荡,杜尔克姆将这类分工成为“反常分工”。“反常分工”包括: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A:分工发展速度过快,传统集体意识破坏殆尽,来不及建立新的联系,利益冲突调节手段缺失; B:强制分工;
C:纯经济或技术的分工。
9、“进化共相”(帕森斯)(D220 W236)
在结合整个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深入分析结构分化具体内容时,帕森斯提出此概念用来概括各个社会在进化历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些普遍性制度特征,包括:分层结构、政治结构的文化合法性、科层制、市场体制、普遍性法制和民主体制六个方面。
10、“报酬类型”(布劳)(W304)
在布劳眼中,表现为群体成员交换地位分化的群体内部结构分化可根据一般型报酬的不同分为四类:按照价值大小排列依次是: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依从。大部分社会关系中,金钱都不适合作为报酬,它的价值最小。社会赞同可以作为一种适宜的报酬,但它并不具有很高的价值,是社会差别不大的成员之间可以采取的一种报酬形式,最能体现结构分化的报酬类型是尊敬和依从,它们具有最高的价值。 二、简答:(10’*2)
1、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功能。(S159) 答:基本特征: 1、成员有限;
2、成员之间有直接、经常、面对面的互动;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5、成员难以替代; 6、群体整合程度高;
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正功能:
1、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2、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3、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
微观心理学角度:抑制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宏观结构角度: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低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2、简述韦伯的社会行动类型及其理论功能。(W110)
答:韦伯从理想类型的思想出发,对社会行动做出区分,可以分为一下四类: 1、目的合理性行动。这种行动把对外界对象以及他人行为的期待作为达到目标的手段,并以最有限的途径达到目的和取得成效。
2、价值合理性行动。它表现为对纯粹自身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的所持的信仰,无论这种价值是表现在哪一方面。这种行动并不考虑有无现实成效。 3、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即由于现实感情冲动或感情状态引起的行动。 4、传统的行动。即通过习惯而进行的行动。 理论功能:略。
三、论述:(20’*2)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1、试从“合理性”角度分析近年来我国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社会意义。 2、比较并评析帕森斯论与符号互动论在理论前提、参与观察法及研究取向上的不同特点。
96年社会学综合(以前的考试科目,仅作参考) 一、名词解释:(5’*8)
1、成就动机;2、文化相对主义;3、图腾崇拜;4、二元社会结构;5、依附论;6、通婚圈半径;7、结婚投入;8、基尼系数 二、简答:(10’*3)
1、简述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联系和区别。 2、试述文化人类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贡献。
3、简述“模式变量”(帕森斯)在现代化研究中的意义。 三、论述:(15’*2)
1、试论在婚姻家庭社会学的调查研究中遇到的特有障碍和克服方法。 2、如何理解社会分层中的“地位相悖”现象。 96年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4’*5) 1、社会事实(D201 Y64)
杜尔克姆将社会层次上特有的现象统称为社会事实,并将其界定为:任何对个人施以外在强制作用的,固定的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社会总体中普遍出现的,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社会事实具有: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和独立性四个特点,可以分为社会物质事实和社会精神事实。 2、定性方法(Y145)
定性方法是对观察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者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实地法和文献法都属于定性方法。 3、非概率抽样(Y200)
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的分析主观地、有意识地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进行选择,无法保证抽取样本的等概率性质,对总体的代表性差,样本误差无法控制与估计。 4、应答率(Y265)
参与调查的人数与样本总数之比,也成为完成率。在自行填答中也成为返还率,即返还的问卷与所发问卷的比例。 5、测量(Y165)
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者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和量度,具体地说,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者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者类型化。 6、客体
是具体实践的认知的对象,即进入主体实践、认知范围的对象。特征有:客观性、对象性、历史性、多样性。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二、简答:(4’*10)
1、简述假设在实证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Y77 Y120)
答:假设是实证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实证研究就是既能被经验证实又能被经验证伪的研究,是类似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的基本步骤是由一定的问题理论提出假设,然后通过经验层次的观察、分析得到一定的资料,对这种假设证实或证伪。假设如果被证实,则验证了理论,假设如果被证伪,则需要修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