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0:07: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及社会稳定。当前,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笔者在高校具体负责大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偏低。例如:有些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存在就业心理方面的焦虑,心理素质较差等。因而,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者有必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培训、指导,以促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而提出来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高校学生在校时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而学到的实现职业理想、满足人力市场需求,在社会各项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本领。一般来说,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内容具体包括大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应聘求职技能等。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1.专业知识技能欠缺
专业知识技能是大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大学生在校应该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并且要系统的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文化知识和应用方法,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熟练的运用它们。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科学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对比的是现今大学知识结构更新速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大市场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不再能满足相关的行业和岗位需求。
2.就业目标不清晰
很多学生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就形成了“十年寒窗苦读,终于熬出头”的放松思想,从入学到大二甚至大三都无心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习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贪图享受,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形成了所谓的“迷茫期”。 到了临近毕业,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按照自己的自身特点、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盲目的跟风;对各行业及岗位的特点、要求不清楚,对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也是一片茫然。
3.就业心态不端正
我们在以往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分析发现,部分学生缺乏自我了解、没有市场竞争意识、欠缺相关的择业经验,所以面对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求职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导致了一些学生却悲观失落、缺乏自信。与此相反,一些大学生期望一毕业就能找到一劳永逸的工作,于是寻寻觅觅、挑挑拣拣,难作决断。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创造以及能力素质估计过高,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单位和岗位。
此外,还有相当一些大学生存在“优越感”,到了就业单位后,不愿从基层、从小事做起的就业心态,也成为这部分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录用或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4.实践能力不强
有些大学生对社会的实践认识不够,不能很好的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意识不强,有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怕参加社会实践会吃苦受累。因此,自身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意识和行为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自己不能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虽然有部分学生掌握了较强的专业技能,但求职简历制作不规范,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招聘面试的环节不能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而失去较好的就业机会,让人感到十分惋惜。 5.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历史使命的完成和成才目标的实现。有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说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不安心现有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学生还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乏应有的诚信,在面试时随意表决心,表示录用后一定会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但是到用人单位工作后,他们不是嫌做的工作杂乱,就是说薪酬偏低,有的毕业生甚至不辞而别。
另外,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受组织纪律的束缚,我行我素,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的相对匮乏,使得他们失去了长远的发展机会。其实,企业在招聘人才中,他们更加喜欢聘用具有敬业精神及具有优秀职业操守的毕业生。
三、切实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体会,提出以下几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1.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提升专业知识技能
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课程改革,将课程设置综合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选择专业。我们可以将学科相互渗透,跨专业、跨学科选修,增设综合性选修课程。例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相互渗透,让文科类的学生学习相关基础的理工类知识,理工学生要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科学素养,根据大学生的能力与学习基础,展开分层次教学。高校应鼓励在校生跨学科、跨专业进行课程选修,允许在校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专业,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高校要坚定不移的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度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分专业、分岗位的专业化教学,让大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切实了解不同行业、岗位对个人就业能力的相关要求,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提高他们自身的就业能力,并且也加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操作性。 2.明确就业目标,开展系统化就业指导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人职匹配原理以及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依据高校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分阶段、分专业,以就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择业技巧培训、大学生创业的引导以及升学深造的教育教学为主线,来贯穿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如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对二年级学生则要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灌输,对三年级学生要进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