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专题(五)-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13: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考频度:★★★★☆ ┇ 难易程度:★★☆☆☆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洗 脚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二十多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仅在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的生活的情况,学费、生活费用的多少。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而外,似乎没有多少。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父亲的脸上先是chà异,然后笑了。他看出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温度怎么样?”他问。“蛮好蛮好!”父亲说。然后,再怎么办呢?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chù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不由自主地想:

【甲】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的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

【乙】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自己心里有微微的酸。“帮我把毛巾拿来。”父亲说。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他说:“不,还是让我给你擦擦脚吧。”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好了好了,洗好了。”他开始往脚上套袜子。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我倒水去了。”他说。然后,急急地向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自己这一生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

1

1.写出下列词语。

chà( )异 chù( )摸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文中前两处画线句一再写到“他”感到“心酸”,他为什么感到“心酸”呢?

4.文中【甲】【乙】两段文字,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说出对比的内容是什么?

5.选文以“洗脚”为题有什么好处?

6.对文章最后小节中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的画线句,有读者认为写得很好,有读者认为是多余的。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参考答案】 1.诧 触

2.(意思对即可)儿子第一次为父亲洗脚。

3.(1)为父亲的苍老、一生劳苦;(2)为自己从未关心过父亲而难过、自责;(3)为父亲对儿子给自己洗脚感到\羞怯\而难过。

4.(1)孩子小时候脚的“白嫩、柔软”和父亲脚的“宽大、粗糙”形成对比。(2)给孩子洗脚时孩子的活泼、调皮与给父亲洗脚时父亲的“安静”“羞怯”形成对比。 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6.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不属于多余之笔。这一段文字拓宽了文章的内容,由原来儿子为父亲洗脚,引申到了父亲也应该为自己的老父亲洗脚,以尽孝心。这样写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揭示出敬老应当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也使得文章意味深长。 【试题分析】

2

给孩子洗脚时孩子的活泼、调皮与给父亲洗脚时父亲的“安静”“羞怯”形成对比。 学#科网 4.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注意从父亲、自己、父亲对儿子给自己洗脚的态度的角度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从头再来 埃特加·凯诺特

①我有个好父亲。我知道自己很幸运,不是每个人都有个好父亲的。上周,我陪他去医院做一个很常规的检查,检查完后,医生告诉我,他要死了。他所患的口咽癌已到晚期,无法治愈了。

②这次,医生们说可以通过手术,把父亲的舌头和喉咙摘除掉——那是个复杂的耗时将超过10个小时的手术,而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医生们认为这不是个可行的选择。不过父亲喜欢这个主意。“在我这个年纪,我不再需要一条舌头啦,只要头上有眼睛、心脏在跳动就行了。”他这样告诉那个年轻的肿瘤专家,“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不过是:我不能亲口说出你有多漂亮了,而是得把它写下来。”

③医生脸红了。“如果手术成功,你不光是不能说话,还要面临手术创伤,”她说,“还要遭受痛苦并进行康复治疗。这可是对你生活质量的一次巨大打击。”

④“我热爱生活,”父亲给了她一个固执的笑容,“如果生活质量好,那最好不过;如果不好,那就不好呗。我没那么挑剔。”

⑤记得我7岁的时候,我们打算搬离已经被他出售的旧公寓前几周的一个周六,他带我们去看新公寓。

⑥“你们见过这样的景色吗?”他抱着母亲,指着从客厅窗户可以望见的绿色小山。 ⑦“没见过。”母亲勉强回答。

⑧“那你为什么板着一张苦瓜脸?”父亲问。 ⑨“因为地上没铺瓷砖啊。”

⑩“抱歉,”他说,“我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了。”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