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专题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23:36: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项目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我国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但是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这一被动局面已经影响了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改变香港与珠江西岸交通联系薄弱状况,珠海与香港曾讨论过修建连接珠海至香港的伶仃洋跨海大桥。1997年12月原国家计委批准了伶仃洋跨海大桥的项目建议书,但由于种种原因,伶仃洋跨海大桥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进入21世纪,香港、澳门与内地有关方面提出修建连接香港、珠海与澳门跨海大桥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政府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港珠澳大桥的兴建,虽然只涉及香港、珠海和澳门,但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香港驱车到珠海、澳门只需45分钟,比现在绕道广州虎门大桥要减少3个多小时。兴建港珠澳大桥,可使珠江西岸城市,包括肇庆、顺德、佛山、江门和珠海,缩短与香港的距离,使这些城市可与深圳、东莞等东岸城市看齐;香港四大支柱行业也可因此将市场扩展至珠三角西岸。经济界人士认为,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不仅将创造世界桥梁建设的奇迹,而且可使“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对内影响至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对外辐射至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成为整个东南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见图0-1。

为给项目决策提供依据,受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承担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可行性研究主报告外还包括37个专题研究报告,本报告为系列专题报告之18《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与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单位共同完成。

图0-1 港珠澳大桥地理位置图

1 勘察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口外伶仃洋海域,根据设计线路,港珠澳大桥从香港飞机场南环路,经大澳,联接一条长约1400米、能让大型船舶通过的斜拉桥,再转为低矮桥身越过珠江口,最后在接近陆地时作“Y”型分叉,一条通往珠海,由拱北口岸处上岸以隧道线路连接太澳高速公路(拟建),另一条接澳门,从氹仔岛入海以水下隧道线路与珠海的横琴岛处的太澳高速公路相连。此外,也有人提出“桥隧合一”的新的设计线路(“港珠澳桥隧”),即在深水海域(伶仃水道)以沉管隧道方式穿越,隧道两端建设人工岛,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专题共设两个通道线路(见表1-1)。

表1-1 港珠澳大桥桥位坐标表

设计 线路 线路一 线路二 X Y X Y km 东 侧(起点) 西 侧(终点) 桥长 2466569.8828 38490025.7676 2455573.5084 38458020.0261 35.332 2466372.3784 38492029.2004 2456702.1100 38456002.0400 39.417 注:表中坐标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

线路一:东起香港国际机场的南环路处(K0+000),在香港海域内(至K5+500)为高架桥线路,拟设两人工岛之间为海底隧道线路(K6+500~K12+500),人工岛(K12+500)以西为桥梁线路,西至珠海~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