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设施蔬菜生产概况及发展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0:29: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四川省设施蔬菜生产概况及发展对策

四川是中国西南的大省,地处长江上游,山地和高原占78.82%。川西为高原,其余为四川盆地。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并存。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雨量多;西南山地,冬暧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西部高山峡谷高原,冬寒夏凉,水热不足,但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同时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四川蔬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和冬春蔬菜生产基地,也是《农业部2009—2015年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8个蔬菜重点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趋于多元化和周年性,对新鲜、无污染、高档果蔬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效应。由于我省地形多样、气候复杂,传统的栽培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蔬菜生产的需求,利用设施栽培生产反季节、超时令的蔬菜种类,满足市场需求,是我省蔬菜生产、创新的主要途径,是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如何提高四川设施蔬菜生

产水平、加强四川蔬菜产业竞争力就需知己知彼,总结经验创新发展。为此,本文对四川省蔬菜设施栽培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设施蔬菜的良性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四川设施蔬菜生产概况 (一)四川设施蔬菜栽培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四川蔬菜产业体制逐步优化,在生产区域化布局、市场与流通渠道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已从保障城市供应的篮中小菜,发展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据统计,全省蔬菜面积由2000年的1287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1729万亩,增长34.3%;产量由2312万吨,增加到3176万吨,增长37.3%;产值由2000年的16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00亿元,增长2倍以上。蔬菜对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值达400元。

目前,四川已初步形成了攀西早市蔬菜基地,川南反季蔬菜基地,川西外销加工蔬菜基地,川西高地秋淡菜基地优势特色蔬菜区域,蔬菜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特别是彭州及周边地区,蔬菜生长光热交换充分,生长周期长,营养丰富、菜味香浓、口感上乘,被消费者形象地称为“大地菜”。①攀西地区。该区河谷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无冬春秋相连,一年都是生长季节,其蔬菜生产季节比

第一区早三个月,采用适合南亚热带气候特点的设施栽培技术 ——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栽培需要积温较多的耐热蔬菜瓜、茄、豆类等,可以早春二月上市,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②川南片区。该区竹资源丰富,成片竹林为设施蔬菜发展奠定基础。设施蔬菜发展较快,加之部分县利用高山冷凉气候,因而反季节蔬菜面积较大。③川西平原。川西平原农业开发较早,蔬菜可周年生产,四季长青,冬春是蔬菜旺季,淡季不明显。境内拥有国家级无公害基地县二个、国家级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县一个,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南菜北运铁路专线,拥有绿科、海利、敦煌、新蓉新等多家知名龙头企业,蔬菜初级加工厂100余家,极具发展商品蔬菜生产和外销及加工蔬菜的生产条件,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④川西高地秋淡蔬菜。川西高地气候凉爽,自然环境清新,野生蔬菜资源丰富,病虫害少有发生,加之大量天然腐质肥和农家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是生产优质无害化淡季绿色蔬菜极佳产区,是我省重要的秋淡菜生产基地。

(二)设施蔬菜主要技术、经营情况

四川省设施蔬菜生产涉及春提早、秋延后蔬菜及特色高档蔬菜等的生产。技术水平高低可分为:低挡设施农业、中档设施农业和高档设施农业。目前,低挡设施农业以竹架塑料大棚为主,优点:投入低,农民易接受推广,亩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