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磨课过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4:42: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磨课过程

作者:乌仁巴拉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06期

摘 要:参加磨课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堂上,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新教师学到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对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磨课;思考;改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D-0092-0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而且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三次磨课活动。 第一次:

出示例题:王老师去书店买书,每套书有14本,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然后列出算式14×12。在计算14×12的结果时,老师给学生分发了点子图:

让学生想办法将新知识转化为之前学过的旧知识,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分一分,计算出结果。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分法:有把12 分成3个4的;有把12分成2个6的;有把14分成9和5的;还有把14分成10和4的;唯独没有人把12分成10和2。如果脱离本课的问题情境,这样的分法是可以认可的。但是没有把12分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0和2的方法,后面的乘法竖式就没法进行。最后我们分析,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学生对点子图不太熟悉,一、二年级时接触过点子图,但已经好久不用,学生不知道点子图拿来干什么,点子图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二是,点子图和问题情境脱节,没有把点子图和问题情境结合在一起,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磨课。 第二次:

我们把问题情境和点子图的衔接做出了调整。首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再列出算式。然后老师追问算式表示的意义:有的学生说是求14个12是多少,有的说是求12个14是多少,究竟是求几个几呢?老师在多媒体上依次出示12个14本书,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白是在求12个14 是多少后,老师说:我们把一本书看作一个点子,求一共有多少本书,就是求一共有多少个点子。老师给学生分发点子图学具,让学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分一分,表示出自己的想法,并用算式计算出结果。这次学生出现了三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12分成3个4;第二种分法是把14分成10和4;第三种分法是把12分成10和2,有了把12分成10和2的分法,为后面探讨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

写竖式时采用逐步遮挡的方法。老师先挡住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问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先算什么?得多少?写在哪里?表示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成第一步计算,板书结果,并让学生在与竖式匹配的点子图上指出相应的部分。

接着遮挡住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问学生:再算什么?得多少?写在哪里?为什么写在那里?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第二步计算,并在点子图中找出相应的部分。在这一步中重点突出第二部分积中“4”的书写位置和个位上“0”要不要写的问题。然后把两部分积相加算出最后结果,说出最后结果表示的意义,并在点子图上指出相应的部分。

通过这次磨课,我们觉得,这样教学,教学目标落实很扎实,本节课的重点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这一点在课堂上老师处理很到位。但是,借助点子图自主尝试计算的时间不足,而且在自主探索中没有提供说理的机会,都是老师一步一步领着学生走,不符合现代教学的新理念。所以我们组织了第三次磨课。 第三次:

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分发点子图,让学生圈一圈、分一分,计算出结果。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总结出这些分法共同的特点。

接下来,教师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写完后,让学生说说这样书写竖式的理由,再让学生从前面找出与竖式匹配的点子图,结合点子图,数形结合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探讨积的书写位置是否正确,进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通过三次磨课经历,我们发现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不仅要充分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尝试计算、自主探索中提供说理的机会。借助点子图,理中得法,法中得理,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张奠宙.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J].数学通报,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