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起来-精选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4:17: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有效教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起来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创造中学会学习,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查,不仅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为重视考查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是我们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孟照彬的EEPO――有效教学模式,正是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EEPO――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而EEPO――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的轮换使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了,使得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光是做“听客”和“看客”,而更多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经历、体验“数学过程”,让他们学数学、做数学、讲数学. 由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 陶行知先生曾经讲过:“解放

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实现陶先生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就是“解放孩子的学习,使之会学习,会探索”,体现在课堂中就是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 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在有效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围绕要素组合方式中能有效地培养人才的七个基本素质,即“听、看、讲、想、做、动、静”作进一步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增设“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议一议”等过程,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如在初中的几何学习中,读懂显得尤其重要,在读几何定理“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看着图形读,只有边读边看图形,才能真正地理解定理的

条件和结论,才能达到理解后记忆,从而能够进行应用.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有效教育中的七个基本素质――“听、看、讲、想、做、动、静”的“做”把我们的学生解放出来了,教师可以使用“做一做”这一活动,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亲自体验例如“三角形的稳定性”等几何性质,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栏目将教材编排得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通过“想一想”这个环节,对学生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利用“议一议”强化交流与合作,倡导小组讨论. 现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