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5:01: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暴力论
本章共14小节
杜林认为,“政治关系的形式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而经济的依存不过是一促作用或特殊情形,因而总是第二事实”,“当然,这些第二等的作用本身确实是存在的,”,这种第二等作用的“本原的东西必须从直接的政治暴力中去寻找,而不应先从间接的经济力量中去寻找。”
恩格斯反驳:“私有财产在历史上的出现,决不是掠夺和暴力的结果。相反地,在一切文明民族的古代的自发的公社中,私有财产已经存在了”。并引述了《资本论》的大段论述。
三、暴力论(续) 本章共13小节
恩格斯列举战争来说明,“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
四、暴力论(续完) 本章共22小节
1-10小节,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所谓的“事实上,对自然界的统治,无论如何,只是通过对人的统治才进行的”,“对物的经济统治的建立,是以人对人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统治为前提的。”
11-18小节,批判杜林庸俗的资本观。(“不言而喻,分配的财富的一切其他形式,也应该按类似的方式历史地加以说明。”)
19-22小节,阐述暴力实质就是阶级斗争。
“第一,一切政治权力超等总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的职能为基础的,随着社会成员由于原始公社的瓦解而变为私人生产者,因而和社会和社会公共职能的执行更加疏远,这种权力加强了。第二,在政治权力对社会独立起来并且从公仆变为主人以后,它可以朝两个方向起作用。”
五、价值论
本章共44小节,1-19小节批判杜林的价值概念,20-44小节阐述剩余价值理论。
杜林关于价值的错误观点:“价值是经济物品和经济成果在交往中所具有的意义”。“价格或其他任何一种等价物的名称,如工资。”即,价值即价格。他认为物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它本是所包含的劳动,第二,‘手持利剑’逼出来的附加税。”他所说的附加税就是他专门提到的“分配价值”,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但杜林的“分配价值”促成了在不付出对等劳动成果的条件下可以占有他人劳动成果,这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是大相径庭的。
六、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本章共13小节
延续了上一章的内容,杜林对马克思的价值观提出了猛烈的抨击,恩格斯则进行了坚决的反驳。
七、资本和剩余价值 本章共29小节
杜林歪曲了马克思的资本观,荒唐地认为“资本是经济的权力手段的主干,它被用来继
续进行生产并构成一般劳动成果中的份额。”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资本及其来源、运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八、资本和剩余价值(续完) 本章共29小节
杜林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扭曲等于资本或利润。对于资本,杜林只能说,资本赢利是暴力的产物。恩格斯详尽的阐述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九、经济的自然规律。地租
本章共31小节,1-21小节,批判杜林的所谓经济的自然规律;22-31小节,批判杜林地租的错误观点。
杜林的经济的自然规律:“第一条规律,经济手段、自然资源和人力的生产率发明和发现而提高。第二条规律,分工:职业的区分和活动的分散提高了产率。第三条规律,距离和运输是阻碍和促进生产力的协作的主要原因。第四条规律,工业国家比农业国家具有大得无可比拟的人口容量。第五条规律,在经济方面,任何事情没有物质利益是不能完成的。” 对于地租,杜林认为,“自己经营自己的一部分土地的地主,除去经营费用,应该既获得地主的地租又获得租地农场主利润。”这样,地主就把地租付给租地农场主,实际上,在农业上,杜林认为地租等于资本。 十、《批判史》
全面地批判了杜林《国民经济学批判史》,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理论,并从价值、价格、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等方面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
第三编 社会主义 一、历史
本章共28小节,1-4小节讲述了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5-28小节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思想
圣西门:一切人均应劳动:主张揭露、批评资本主义社会,认为政治是关于生产的科学。 傅立叶:主张揭露、批评资本主义社会,提倡妇女解放,主张辩证地看待历史。
欧 文:反对劳者无食、食者不劳的社会现象,认为私有制宗教,资产阶级的婚姻形式是社会进步的三大障碍,主张用实践的形式摸索社会发展途径。
二、理论
本章共26小节,1-10小节阐述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11-26小节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交换。
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化的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在之间的矛盾,其表现一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二是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之间的对立。
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达到顶点的时候:“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过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三、生产
本章共54小节,1-13小节批判杜林的工业危机理论,14-54小节由分工批判杜林的狭隘
的“社会的自然体系”。
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杜林认为:“危机不过是对‘常态’的偶然偏离,最多不过是为‘更有规则的秩序的发展’提供一个动力。用生产过剩解释危机的‘通常的方法’,绝不能满足他对问题的‘更确切的理解’”。
杜林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即经济公社,“它是人们的共同体,这些人由支配一个区域的土地和一批生产企业的公共权利相互联合起来”,这种公共权利“是对自然界和生产设备的纯粹公共的关系这种意义上的。。。对物的权利”。“这种公有权和工人社团的集体所有制绝不是一回事,后者似乎不排除相互竞争,甚至不排除雇佣劳动剥削”。
至于分工,杜林解释道:“应该专门投身于一种职业的人。如果说到建立一个新的生产部门,那末问题只是在于:能否以某种方法造成致力于生产某一种物品的一定数量的人,以及为他们所需要的消费。在共同社会中,任何一个生产部门,都不需要许多居民。在共同社会中,也会有根据生活方式而区分的人的经济变种”。
四、分配
本章共36小节,1-23批判杜林的经济公社,24-36小节阐述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杜林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很好,可以继续存在,但是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很坏,一定得消失。”在杜林那里,分配是和生产根本没有联系的。经济公社的分配原则“工资决定价值,工人应该获得全部劳动价值。”
但社会主义的的分配方式:社会直接占有+一个人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直接占有 +生活资料的个人直接占有。
五、国家、家庭、教育 本章共52小节,1-11小节批判杜林的“个人主权”国家观,12-52小节批判杜林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观、家庭观。
杜林认为个人权力至上的“个人主义”将构成未来国家的基础。这完全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此外,杜林认为,未来社会的家庭不仅是儿童教养单位,而且是继承的单位,企图把资产阶级的家庭搬进未来社会,并宣扬资产阶级的家庭是永远不可改变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庭的性质和职能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它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
杜林还对未来的教育发展作出了规划,但他的课表只适用于稍微“高贵一些的普鲁士中等学校”,由于他所设计的未来社会还存在旧的分工,虽然也提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他并不准备实行,他认为一些人还受不到应有的教育,这与马克思所说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