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6 3:28: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19629
【英文译名】: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学 分 数】:3 【总 学 时】:48 【实践学时】:16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GPS技术以其测站点间无需通视、控制网图形结构与定位精度关系不大,观测自动化、全天候,定位精度高、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势,在测量领域被广泛应用,对传统测量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本课程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讲授GPS定位的原理、作业方法、数据处理等理论与方法,使学生掌握从事GPS定位测量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理解GPS系统定位原理,掌握运用GPS技术进行静态、动态高精度定位测量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讲授GPS定位原理及应用现状,阐述GPS接收机定位观测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GPS定位误差及其处理措施,如何取得高精度相对定位成果等工程应用问题,并结合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GPS相对定位实际应用技能。
第一章:绪论
介绍GPS系统组成、定位原理及其应用现状,讲述GPS技术的优势及其给测量技术带来的重大变革。
重点:GPS技术优势及其给测量技术带来的重大变革。要求:理解。 第二章:GPS定位的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讲授GPS定位采用的坐标系统及我国现在采用坐标系统,由于GPS卫星位置是时间的
1
环境与资源学院
函数,所以对GPS时间系统作简要论述。
重点:GPS定位坐标参照系统。要求:掌握。
难点: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概念抽象,地信专业学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深入理解较困难。
第三章:卫星运动及GPS卫星信号
讲授GPS卫星运动轨迹及其瞬间位置计算,卫星向地面用户发送的导航信号内容,星历的概念,GPS伪距测距和载波相位测距原理与方法,美国政府针对非特许用户的SA政策等问题。
重点:测距码测距、载波相位法测距原理与方法。要求:理解
难点:卫星运动的理想运动轨迹与受摄运动问题,卫星瞬间位置计算,载波相位测距原理。
第四章:GPS定位原理
讲授GPS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原理,差分相对定位方法,GPS定位观测值及其线性化,卫星几何分布精度因子,载波相位法整周未知数求解及周跳问题。
重点:相对定位原理与方法,周跳和整周未知数求解问题。要求:掌握。 难点:GPS定位观测值及其线性化,周跳及整周未知数求解。 第五章:GPS测量的误差来源
讲授GPS误差的分类、性质、量级及其对应地消除或削弱措施。 重点:消除或削弱GPS定位误差的措施与误差性质的关系。要求:掌握。 难点:主要误差来源的性质及其对定位成果的影响。 第六章:GPS测量技术设计与外业施测
讲授GPS技术用于控制测量的方案设计、外业观测实施、观测成果检验与处理等问题。 重点:GPS测量外业观测。要求:掌握 难点:GPS控制网的网形设计问题。 第七章:GPS测量数据处理
讲授GPS基线向量解算、三维基线向量自由网平差、三维基线向量的归算投影、二维基线向量的约束平差、GPS大地高拟合正常高等问题。
重点:由于GPS外业操作自动化程度很高,使用相对简单,应用水平主要取决于数据处理能力。本章论述GPS观测数据处理基本原理与方法,所以讲授内容均很重要。要求:掌握
2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难点:地信专业学生缺乏控制测量方面的知识,对于基线向量的归算投影、二维基线向量网约束平差、GPS高程系统及正常高拟合等问题理解较困难。
五、教学方法建议
GPS系统是涉及到众多学科知识的庞大技术系统,内容深广而本课程学时有限,因此应注意理论结合实际、侧重在测量定位中的应用方法。
六、考核方式
题库试题卷面考试+实践课程考核
七、其它说明
实验结合理论课进度安排,促进理论知识理解。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GPS原理及应用》,李天文,科学出版社,2003 2、参考书
《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刘基余,测绘出版社,2003
九、学时分配(参考)
课 程 内 容 第一章:绪论 GPS系统组成、定位原理及其应用现状, GPS技术给测量技术带来的重大变革。 第二章:GPS定位的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GPS坐标系统及我国大地坐标系统,GPS时间系统。 第三章:卫星运动及GPS卫星信号 GPS卫星运动轨迹及其瞬间位置计算,卫星向地面用户发送的导航信号内容,星历的概念,GPS测距信号测距和载波相位测距原理与方法,美国政府针对非特许用户的SA政策。 第四章:GPS定位原理 GPS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原理,差分相对定位方法,GPS定位观测值及其线性化,卫星几何分布精度因子,载波相位法测距整周未知数求解及周6 6 4 4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大作业 小计 2 4 2 4 3
环境与资源学院
跳问题。 第五章:GPS测量的误差来源 GPS误差的分类、性质、量级及其对应地消除或削弱措施 第六章:GPS测量技术设计与外业施测 GPS技术用于控制测量的方案设计、外业观测实施、观测成果检验与处理。 第七章:GPS测量数据处理 GPS基线向量解算、三维基线向量自由网平差、三维基线向量的归算投影、二维基线向量的约束平差、GPS大地高正常高拟合。 合 计
32 16 48 8 8 16 4 4 8 4 12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计划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GPS接收机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二、 本课程实验内容体系和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选修理论课程后必修。
三、 实验内容安排
1、 GPS静态接收机数据采集:要求掌握GPS观测数据采集的操作方法,熟悉GPS接收机观测对作业环境的要求。学时数:8学时。
2、 基线解算及平差处理,要求掌握GPS定位数据处理的方法,并在校内实习基地实地测量取得合格的定位成果。学时数:8学时。
四、 实验报告及成绩评定
本实验课程目成绩可按一定比例计入本课程最终成绩,建议与理论考试卷面成绩的比例为3:7。
编写负责人: 李玉宝 审核人:高德政 部门主管领导:李虎杰
4